第0958章 造福一方(第2/2頁)

林延潮向李知縣使了眼色,李知縣當下道:“啟稟按院,這裏乃兩河交匯指出,以往時常洪水泛濫,淹沒農田,沖毀屋舍,百姓受此害已矣,現在這堤有三裏長,既可防洪攔波,又可引水灌溉這郭下農田,實一舉兩得。”

汪巡按顯然很滿意地道:“這如此堅實的堤,用了多少銀子修好的?”

李知縣卻是底氣不足地道:“原先向府裏題估時用了兩千兩百七十三兩,但後來實打實用近三千兩。”

汪巡按顯然也是懂河工的,當下道:“這三裏長堤,只用了三千兩銀子,換了其他官員六千兩修不下來。”

“林府台主持如此工程,政績自是不用多說,但至於李知縣也是能臣啊!”

林延潮笑而不語,一旁李知縣則是大喜道:“下官不敢當,這都是府台平日教導得力,下官也不過是依命行事而已。”

之後汪巡按又與林延潮,李知縣等巡視了幾處河工。

然後汪巡按與眾官員至路上棚子休息。

汪巡按這時道:“去年年初柘縣向府裏題估報的是五萬兩千三百一十二兩銀子,府裏稟過藩司後下撥五萬五千兩。去年年末向府裏題銷報六萬八千八百六十九兩,一共虧空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七兩銀子,這一筆一筆都記錄在賬上。”

汪巡按說完,在場官員臉色都很難看。

林延潮到時沒說什麽。

但汪巡按頓了頓肅然道:“以往各府治河,雖說也有虧空,但少有虧空這麽多。此事並非秘密,本按初任時就收到匿名信,說的就是柘縣虧空之事。”

“這一萬多兩銀子雖說不多,但也是民脂民膏,豈可容貪官汙吏貪墨。本按初時收到憲報時,極為憤慨,以為柘縣之事,絕不可姑息,一旦查出來,必須要嚴懲,故而這一次巡按各府,本按親自來柘縣是要看一看,查一查,這一萬多兩到底哪裏去了?是不是被哪位官員中飽私囊了。”

身為巡按汪大人有逮捕六品以下官員不用請旨的權力。

所以汪巡按幾句話下,除了林延潮,在場官員都是不寒而栗。

但這時汪巡按緩了緩,對眾人笑著道:“不過絕知此事需躬行,幸虧本按來柘縣親自看了一看,到各個地方走了走,方才知道這柘縣的河工,之所以出了虧空,不是官員貪墨,更不是官員們瀆職,而是汝等以百姓為念,將河工之事辦得太好了。”

聽了這裏,眾官員們都是喜出望外,這反轉實在來的太突然了。

“本按之前也走過不少州縣,但沒有一處河工可以比肩你們縣,朝廷給你十兩銀子,你們卻辦了二十兩銀子的事,這才是真正之事功。就你們柘縣河工修建的河堤,以及放淤的農田,就是再超支十萬兩,也是應當的,經此一事,柘縣可以一勞永逸免除河患,百姓永遠免遭洪水之害,此德政也。”

“所以這柘縣的虧空,本按會如實向朝廷上奏,你們不必擔心。”

汪巡按之言可謂擲地有聲。

在場官員都是感動的掉眼淚,興修河工,他們吃了不知道多少苦,但最後河工費用超支,他們是一個個擔驚受怕,生怕朝廷追究。

若說委屈,誰有他們委屈。

但現在汪巡按拍了板子,還給了他們一個公道。

汪巡按道:“李知縣,本按以往從來沒聽過你的名字,但一個柘縣竟治理的如此之好,實在是大出本按意料之外,今年本按會將你的名字寫在保案之中,向朝廷推舉。”

說實話汪巡按看這李知縣,但見他五十多歲了,一副庸庸碌碌的樣子,實難相信,這麽大的工程是出自他之手,但誰叫他是知縣了。

而這柘縣治河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汪巡按只能說一句人不可貌相。

李知縣聞言幾乎是喜極而泣道:“下官謝按院擡舉之恩。”

汪巡按又對林延潮道:“由小見大,一個柘縣,可知林府台在歸德政績。”

林延潮看了李知縣激動的樣子,倒是搖了搖頭道:“按院過譽了,林某哪裏有什麽功勞。”

“林府台何必謙虛?我方到河南,已是聽不少官員稱贊你治河的政績。”汪巡按笑著道。

林延潮肅然道:“或許是有些政績吧,以往林某年少得志,成事常以為是自己之能,故而常傲人傲事,但今日所見,才知道錯的厲害。汪巡按,林某將來或許因歸德修河之事,名垂後世,但林某永遠要告訴自己,此事不是自己一人的功勞,在林某身後起碼還有如……如李知縣這樣萬千個,想造福一方百姓的人一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