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9章 馬屁的方式(第2/3頁)

而林延潮也在揣摩著這個人,這陳矩看起來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容貌清臒,很是普通的樣子,但對方目光凝決,一看就知是遇大事而不疑的性子。

酒菜上後,陳矩當下開門見山地道:“在京城一直聽聞林同知的事功之學,不知事功指的是什麽?”

林延潮見陳矩前認真做過功課,知道他愛聽什麽,於是道:“本官以為事功在於經濟。”

陳矩目光裏抹過一絲訝色問道:“何以見得?”

林延潮道:“眼下國家之弊種種,如官吏貪墨,宗室日增,邊事疲憊,其實歸結在一起就一句話國家虛耗太多,以致於國庫沒錢。”

陳矩點點頭道:“說得好,當年庚戍之變,咱家不過弱冠,見幹爹帶領將士披堅執銳,守護京城,咱家心仰慕之。其實邊事疲憊,歸結原因就在於朝廷沒錢,嘉靖年時國庫歲出大於歲入,但為何仍是無法給足軍餉,此咱家所不解。”

陳矩又問道:“眼下西南兵事方歇,遼東邊事又起,國家以天下錢糧經漕運,供給九邊,但仍是不足。聖上因此苦勞不已,咱家也是跟著憂心。”

“咱家以為此漕運之弊,不知林司馬是如何看的?”

這就是考較自己了,林延潮道:“最上之法莫過於漕運改海運。”

“漕運改海運可以治本?”陳矩反問道。

林延潮道:“當然,開海運不僅可以至京師,還能抵至遼東,糧船經海路抵至開原城西老未灣,不僅京裏糧事可解決,遼東還可得海運之惠。”

陳矩聞言點點頭,這改漕運為海運之事,做起來十分艱難,但所謀卻是和他一致。

寥寥數語,陳矩深感林延潮與他政見相和。

陳矩不知林延潮是早做好攻略的緣故,這開海運之事,也是歷史上陳矩的政見。眼下說來陳矩對林延潮,不免有知己之感。

這一點很重要,不說歷史上,僅僅說現在陳矩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機會也很大,一旦他上位了,他會喜歡一個與他政見相同的內閣大學士,還是一個政見不同的呢?

要知道張居正之所以那麽得意,也正是他與馮保作到了“宮閣一體”。

歷史上多少內閣大學士,都是被司禮監掌印太監趕下台的,前車可鑒。

林延潮與陳矩聊天,二人越說越是投機。正如高淮說得,陳矩是相當有政治抱負的人,正是因為目光遠大,所以他很能愛惜羽毛,路經地方不索賄,不騷擾百姓,就是明證。

所以林延潮拍馬屁的辦法,就是努力做到與他政見相合,入閣之事離他尚遠,但若能得到陳矩賞識,那麽將來調回京師,重入翰林院機會也是很大。

二人談著談著,已是到了潞王就藩之事上。

這也是二人政見容易產生分歧的地方。

林延潮即要巴結陳矩,也要堅持自己政治底線,這說起來頗難。

陳矩一面用酒菜,一面道:“你們河南的官員要潞王移至湖廣就藩,但朝廷所撥給潞王的藩田卻都在河南。藩邸在湖廣,但藩田在河南,此事咱家不好與聖上交代。”

林延潮道:“若再建藩邸要近七十萬兩之費,而河南一年的稅賦折銀不過一百五十萬兩。河南窮困如此,若能勸潞王不在河南建藩邸,公公善莫大焉,老百姓都感念你的恩德。”

“可是我聽聞,這近七十萬兩修建藩邸的錢,馬玉已是命河南省收齊了。”陳矩不為所動道。

“沒有七十萬,只收齊了區區三十萬,還是追討各府多年積欠。為了完成考核,省裏逼迫府裏,府裏逼迫縣裏,縣裏逼迫官吏衙役下鄉催征。老百姓苦不堪言,去年馬玉強奪民財破家者百余戶,但橫征暴斂之下,破家又豈止百戶,一個冬天方才過去,但開封府已經餓死了兩千余人!”

聽林延潮這麽說,陳矩倒吸了一口涼氣,開封府還是首府尚且如此,其他各府就不知餓死多少人了?

“為何官吏如此之苛?朝廷之政猛於虎?”陳矩十分觸動,放下筷子。

林延潮道:“此考成法之弊,官員征糧與考成有關,稅賦繳納不足八成者,考成法下一律免職。所以公公一句話,就能活河南百姓無數。”

陳矩聞言默然半晌,然後道:“考成法乃江陵公之良法,但在馬玉手上竟被糟蹋成如此。”

頓了頓陳矩又道:“咱家可以上書勸陛下讓潞王就藩湖廣,但這收齊三十萬如何用?”

陳矩目光有幾分尖銳。

沒錯,藩王是貪得無厭,但官員也不見得幹凈。

陳矩道:“朝堂上早有傳言,說馬玉橫征暴斂太過,激起了河南官員的集體抗議。但百官真是為民請命嗎?有人說是馬玉太過貪婪,吃相太過難看,以致官員們無法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沒錯,咱家一句話可以活人無數,但咱家更怕這老百姓的錢,不給藩王拿走,而是入了貪官汙吏的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