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8章 赫赫兇名(第2/3頁)

萬歷六年時,王錫爵在家種田,申時行入閣,一高一低令王衡替王錫爵很不平衡。

陳矩沒料到王錫爵還是拒絕,當下一愕,心想你王錫爵如此回復,也實在太不給皇帝面子了吧。

陳矩於是計上心來,突然仰頭大笑。

王錫爵皺眉問道:“中使何故發笑?”

陳矩笑著道:“無他,突想起唐書裏一句話,嚴挺之寧不為相,也不見李林甫。”

王錫爵不由色變。

而李三才則是暗笑心道,恩師心高氣傲,一般相求,不易成功,倒不如以言語激之。陳矩實在是高明。

在場之人都是飽讀史書,陳矩這話的意思,是引用一則典故。

唐玄宗時,張九齡與李林甫二人為政敵。

但張九齡想推薦自己好友嚴挺之為宰相,他對嚴挺之說你若要擔任宰相,我答應了還不行,你還必須要拜見李林甫。

嚴挺之聽了卻沒有照辦,為官除了公事外,從不私下見李林甫。李林甫深恨,於是找了個由頭將嚴挺之貶官。

陳矩舉這個例子言下之意,就把王錫爵比作嚴挺之,申時行比作李林甫。王錫爵不願入閣,是不是因為申時行在位為宰相的緣故,如此說來你心眼也太小了吧。

王錫爵聽了冷笑道:“申公待我如何,我待申公如何,日月可表,天地可鑒,又何必與外人道哉。”

見王錫爵作色,李三才立即道:“陳公公路遠道乏,不如先歇息。”

陳矩見李三才給自己使了眼色,當下點了點頭先是告退了。

陳矩走後,王錫爵對李三才斥道:“你身為我的弟子,怎可巴結中官?”

李三才道:“恩師,陳矩不同於馬玉那等奸佞,他的名聲一直很好,這一次出宮沿途也沒有禍害百姓。他路經蘇州,我也是代表南直隸官員迎候,若是馬玉那等人,學生就算不要這烏紗帽,也不會迎候。”

王錫爵聽了點點頭,仍是正色道:“你說得雖有道理,但我輩讀書人以清節為重,就算陳矩沒有惡跡,但也是天子中涓。你身為官員去逢迎也有巴結之嫌,為讀書人不齒。”

李三才垂下頭道:“恩師教訓的是,弟子記住了。”

這時王衡道:“爹爹,聖上如此器重於你,為何仍要拒之,如此不是辜負了聖意。”

王錫爵看了王衡一眼道:“不要胡言。”

王衡不服氣當下繼續道:“就算爹爹不體聖心,天下士子對爹爹出任宰執,也是翹首以盼。爹爹若一再拒之,天下蒼生奈何?”

李三才也是道:“恩師身負眾望,學生不少同僚,好友也是頻繁來信,問恩師為何不出仕為官,學生也不知如何答之。”

王錫爵見二人這麽說,沉吟道:“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一次雖說天子召我,但也有李植,羊可立,江東之三人在朝堂上為我造勢之故。”

李三才道:“李兄他們都是朝中清流,舉薦恩師也是出於一片公心。”

“公心?”王錫爵斥道,“老夫還不知他們肚裏賣得什麽藥?他們與申吳縣不和,故而希望老夫入閣取而代之,這才是他們的‘公心’!”

李三才心底佩服,王錫爵不為名爵所誘,看事十分通透。相較下,李植,江東之以為王錫爵為人剛直強硬,眼裏容不得沙子,入閣後必與申時行沖突。

卻不知王錫爵也知道這一點,在申時行,王錫爵這樣經久歷事的老官僚眼底,他們的計謀就猶如小孩子耍弄權謀一般。

王衡道:“申吳縣任首輔以來,畏首畏尾,不敢規勸天子,將朝堂上弄得烏煙瘴氣,爹爹入閣,正好是撥亂反正。”

“豎子之見,申吳縣長於謀身,不等於不善於謀國。你們與李植,羊可立,江東之他們在下面罵的倒是輕巧,但若論真正上台辦事,為政天下,你們全部加在一起連申吳縣十分之一都不如。”

王衡滿臉通紅,李三才道:“恩師所言極是,但是恩師若是拒之,李兄他們必推舉其他人入閣,若是內閣不和,到時豈非黨爭再起?此才是國家的不幸。”

王錫爵聞言點點頭道:“你這話倒是有道理。”

李三才,王衡又再勸了一番,王錫爵終於有幾分意動。

次日陳矩要往河南辦事,王錫爵終於決定在服闕之後就入朝為官,並書信一封交給陳矩讓他轉交天子。

陳矩辦妥差事後大喜於是道:“荊石先生想通這一點就太好了。”

王錫爵道:“陛下如此看重老臣,老臣怎不知進退。老臣要說的話都寫在信裏,公公回宮後,也當勸諫天子疏遠諂媚之臣,止鉆營求官,戒除虛浮,節約開支,廣開言路。另外張江陵忠於謀國,在位時雖是狂傲,但也為國家辦了很多大事,懇請陛下也不要再追究張江陵舊人的事,並善待張家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