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7章 刨根到底(第2/2頁)

復又為三年知縣,有政聲,方遷廣西某地任知州。這時他的同年不少已為科道,或者京職。

然後付知遠抱病在家修養了一陣,方才起任南京太仆寺丞,然後又任南京戶部員外郎,時蘇,松洪災,百姓無家可歸,他未經請示朝廷,私開倉米賑災被禦史彈劾,但此舉為首輔高拱賞識保下。

眾人以為付知遠要憑高拱賞識飛黃騰達時,萬歷元年高拱倒台,張居正為首輔。

付知遠後在山東,陜西任知府,打壓豪右,勸科農桑都有政績,但卻因高拱之故,吏部就是不肯保舉他,最後兜兜轉轉來到了河南。

林延潮按下付知遠的履歷,心想這付知府到底是如何官員?

正說話之間,陳濟川入內稟告道:“老爺,打聽不到府台去向。”

林延潮拍案道:“不是叫爾派了幾個精幹之人,盯梢住嗎?”

陳濟川額頭滲汗道:“回稟老爺,是小人之過,付知府似料到了老爺會派人盯梢他。故而官轎儀仗一樣沒動,帶著隨從從城南車馬行雇了車就出城了。”

這時付知遠在隨從攙扶下,登上大堤。

遠處河水滔滔,濁浪一道道地拍擊在縷堤上。

縷堤與遙堤之間留著大片淤地,前後各有一道格堤連接縷堤與遙堤之間。

縷堤下有數個涵洞,涵洞不斷出水,從河邊引水灌至縷堤,遙堤包圍的淤地裏。現在十數名河工正在沿著縷堤巡查縷堤。

顧知縣立即命人將這些河工叫來。

付知遠先視察堤頂,當時河弊甚多。

官員為了偽造修堤,故意將舊堤頂上削去,刨松,再把松土摟下蓋在堤坡,冒充新土,俗稱“剃頭”,或者鏟去堤根舊土,將松土翻上蓋在堤坡冒充新土,則被稱為“修腳”。

這等行徑合並稱為“剃頭修腳”。

付知遠當下吩咐身後十幾名隨從立即查堤,若有疑問之處,當場拿出鋤頭拋開堤面。

虞城縣的眾官員都是心道,此舉也太較了真,絲毫不給人留余地。

倒是顧知縣看得明白,這付知府實是厲害,並沒有輕易聽信方才官員百姓的話,而是親自到堤上眼見為實。眼見為實也就算了,還要刨根問底,若林延潮真的在河工事上動手腳,肯定瞞不過此人。

不久隨從稟告道:“啟稟老爺,堤壩都是剛剛翻修的無疑,屬下找幾處堤面拋了下去,用得都是好石好料,堤工也沒有問題,只是……”

“只是什麽?”付知遠聞言肅然。

“只是小人奇怪,小人巡視堤外,都沒見到取土的土塘。”

付知遠向顧知縣等官員問道:“這是怎麽回事?”

顧知縣心底忐忑然後道:“這下官不知,還是問過河工再說。”

不久河工來此,付知遠先問道:“你們這是在作什麽?”

河工向付知遠解釋道:“此乃是的放淤固堤,待水漫到半丈,即將涵洞堵上,過幾日天晴日頭一曬,就能積三尺淤。用這淤土包堤築壩勝過沙土十倍。”

“這堤都是用淤土築的?”

“咱們河工修堤,向來是有淤留淤,無淤找淤,這縷堤一建,隨處可取淤土築壩,省卻人工無數,待至九月還可在堤內種淤田。”

付知遠聞言恍然,原來這是堤內取土,難怪沒見土塘。

一名隨從質疑:“為何要等至九月方能築堤?建縷堤建高一些,不久可以收兩季了嗎?”

“那不成,此舉反而危害大堤,前一任河工就有人那麽幹,但是給司馬老爺拿了……”

付知遠捏須道:“此事你與本府仔細說說。”

“是,府台,事情是如此的……”

如此付知遠在虞城縣,巡視河工足足一日,次日方返回府裏。

林延潮聽說付知遠回府後,當下二話不說即去府裏打探消息。

待行至府衙門前,林延潮剛剛下轎,就看見數名書辦從刑房裏走出,手中拿著榜文,漿刷,準備至八字墻前的告示榜前張貼。

這幾名書辦見了林延潮轎子,立即來至林延潮面前,一並行參見之禮。

林延潮隨口問道:“何事張布榜文?”

書辦回答道:“回稟司馬,是於這一次府台於河工弊案的處置告示!”

哦?

林延潮直接從書辦手裏取過榜文過目……

而在山東濟寧的河道衙門裏。

河道總督李子華將手中的老坑端硯砸在地上,對著手下怒叱道:“好個付知遠,區區一介太守,也敢與本督叫板,你這官是當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