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4章 河工大計(第2/2頁)

長江的徑流量是黃河的好幾倍,為何古代只聽過黃河為患,沒聽過長江大害。

“那子同可有什麽創見?”

黃越道:“創見不敢當,其實下官是受劉莊襄公的啟發,他言河不如江,在於傍無湖測之停瀦。河水下遊湖泊,多為淤泥所積,或拿來作田。我歸德府裏本有孟渚澤。孟渚澤乃九藪之首,還在雲夢澤之上,可惜孟渚澤在北宋時被淤平。”

劉莊襄公就是明代治河能臣劉天和。九藪就是古代最大的九個湖泊,孟渚澤本在歸德境內,為黃河下遊湖泊,但最後被泥沙淤平,現在成了農田。

“若孟渚澤在,本府境內之河絕不至於如今日暴虐。故而下官想出用縷堤遙堤間數裏寬之灘地,既可落淤,也可蓄水滯洪之用。”

林延潮點點頭道:“子同說得極是,只是……”

黃越嘆了口氣道:“下官也是司馬為難,河道衙門撥的河工銀,只夠修復遙堤之用,談不上再建一條縷堤,何況修縷堤之事,還需北堤兗州府答允,如此兩府方能協調建堤。”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道:“此言差矣,河工銀不夠,本官可以去錢莊借。北堤兗州府不答允,本官可去河道衙門打官司。總而言之,這縷堤本官是一定要修。”

黃越聞言訝然道:“司馬,這……”

林延潮道:“修縷堤不僅是治河之用,本官記得你之前說過,在虞城縣官府與民間盜決黃河大堤淤灌,雖使斥鹵之地為淤田之事,但最後大水時大堤崩決,水掩數縣的事嗎?”

黃越點點頭道:“正是,淤田之肥,高田之五倍,下田之十倍。民間貪淤田之利,往往偷決官堤,以至其屢有漫溢者。此官府歷來不能禁止也……”

北宋時,就經常有民間偷掘黃河淤灌之事,這些最後都成為了舊黨攻擊王安石農田水利法的彈藥。

說到這裏黃越陡然一驚問道:“莫非司馬是想用利用河水落淤?”

林延潮點點頭,笑著道:“正是!”

說完林延潮打開河圖對黃越道:“這遙堤至河之間有二至三裏之寬,若是我們建成縷堤,這二裏之寬盡數可作淤田。本府境裏可修縷堤之處在夏邑,虞城,商丘三處,長約百裏,如此僅本府,就可得上好淤田千余頃,也就是十萬余畝淤田,若再算上兗州境內則倍之。”

黃越聞言不由拍案而起道:“妙,實在是妙,這下官怎麽沒有想到這點,司馬真能臣循吏也。難怪司馬乃江南人,必是見慣了湖畔圩田,故而想出此法來,對嗎?”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算是默認。

黃越仔細推測細節道:“太湖虞城一縣田額也不過二千余頃,若真得之,豈非多出半個虞城縣田土。只是若堤內淤田,只易耕作半年。”

林延潮點點頭道:“河水汛期為五月至八月,淤田可九月播種,待至來年四月前收獲,雖只種一季,但淤田之利也是倍於下田,堤內淤田大可冬春耕種,夏秋退守。”

“這比決堤,灌淤堤外農田於堤安全得多,再說河水也不是年年都漲大水,甚至還有斷流之時。”

這利用堤內淤田辦法,林延潮是借鑒後世國內國外的辦法。

在國外就有夏堤,冬堤之別,夏季雨水大,退守夏堤,待水過去了,再守冬堤,然後利用夏堤,冬堤間淤地耕種。

到了現代,黃河縷堤和遙堤間,也是住著人種田。

甚至還有民間在黃河堤內自建生產堤,這也是利用黃河淤泥種田。只是老百姓自建生產堤,為了貪利比明朝縷堤要高很多,結果影響了行洪,被政府屢屢勒令拆除。

黃越贊嘆道:“修建縷堤之事,既可落淤固堤,又可得千頃淤田,此一舉兩得的妙法也。若能推廣,何愁河不能治。”

“但是下官還是擔心河工銀不夠,司馬是不是可以考慮先修商丘,或者虞縣一段?”

林延潮擺了擺手道:“你擔心河工銀不夠,大不了本丞將堤內淤田作價賣給府裏大戶,眼下本丞卻擔心河道衙門不肯。”

黃越訝道:“這不會吧,當初潘老爺為河台時,就準備要在歸德修建縷堤的,只是最後調任。若是我們上稟河道衙門修建縷堤,河道衙門沒有不答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