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1章 關照(第2/2頁)

林延潮心想,官場上的欺上不瞞下到了這個地步。這一次若不是有人向天子秘密檢舉,看來這一次禦史被殺之事,就真的被烏煙瘴氣的河南官場給壓下去了。

僅是想想看,就令人覺得可怕。

林延潮不好再追問,於是轉而問道:“你說的政績之事,可是河工?”

楊鎬點點頭道:“河工之事,在於修一條百年不壞的好堤,讓歸德不受黃患,如此百姓能安心治田,孟子雲,有恒產者方有恒心。百姓有田有糧,境內大治指日可待。這事說來簡單,但卻不容易辦,否則自黃河改道後,歸德府大堤不會決了又建,建了又決,連五年不壞都難。”

說到這裏,楊鎬嘆道:“宗海,此去中州,實是不易,地方庶務事無巨細,但關乎百姓,皆不是小事,其難不亞於邦國之事。”

林延潮聞言笑著道:“我看到時無妨?”

楊鎬問道:“為何?宗海有心一除這百年之弊嗎?”

楊鎬心裏懷疑,林延潮一直是詞臣,沒有地方歷事經驗,不明白親民官之難,所以會如此誇誇其談。楊鎬又想林延潮雖精明能幹,但身上殺氣還是略有不足,恐怕難以鎮住歸德官場。

林延潮道:“倒不是我有此心,只是越困難之地,若能得治,這才越顯政績。若是富庶之地,反而難見成效,京甫你說是嗎?”

楊鎬聞言這才恍然,林延潮是要博政績,他身為京官,朝中關系定然是不少,今日又有如此名望,稍稍有些政績,就會引人注目,升遷自然是快了。這也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啊,不過由此見的,林延潮斷然是打定事功的主意了。

楊鎬當下道:“若是司馬真有此心,那麽楊某替歸德府三十萬百姓謝過司馬了。”

林延潮聞言笑著點了點頭,突道:“京甫,你說歸德若要大治,在於河工,而河工之難,難在哪裏?”

楊鎬聞言苦笑,但聽了林延潮下一句,頓時臉色都變。

原來林延潮道:“那麽監察禦史被殺,可是與河工有關?”

楊鎬沒料到自己幾句話竟被林延潮窺破了底細,莫非林延潮此來找自己,是為了探知禦史被殺之事?

林延潮見楊鎬的臉色,心底有數,當下笑著道:“不談這了,咱們唱酒。”

次日林延潮就從蠡縣上路,楊鎬利用職權,在縣衙裏挑了二十名精壯弓手,以護送機要公文的名義,一路護送林延潮南下至河南邊境。

此外楊鎬還忍痛割愛,將自己的心腹幕僚丘師爺借給了林延潮,此人與楊鎬乃同鄉,算是本地人,歸德地方大小之事沒有他不知道的。

臨行前,林延潮取了一封信給楊鎬,讓他替自己轉交給吏部的趙南星。

楊鎬立即明白了怎麽回事,當下大喜。他三年中,從縣令到縣令,不得升遷,缺得就是林延潮手中的這張信。

林延潮見了楊鎬的神情笑了笑,關照楊鎬這等事,他自己就能辦,他已不是當初那事事勞煩申時行的官場新丁了。

楊鎬雖歷史上是薩爾滸大敗的主將,但他能官居那個位置,也足見他的能力,何況此戰的責任本就不在他的身上。所以林延潮也是樂意提攜他一把。

如此林延潮就離開了保定一路南下。

林延潮走得是官道,下榻的是驛站,晨行曉停,又有那麽多人護衛,一路走得還算太平。

不過盡管如此,路上還是不時見到數騎響馬前來刺探。

要知道河北山東響馬最多,大明朝馬政也是一大弊政,正德五年那場聲勢浩大的劉六,劉七起義,就是以百姓中的養馬戶為骨幹的。

平時這些養馬戶尚且安分度日,但一旦遇到饑荒,與江洋大盜一並就是響馬,幾百上千可以打家劫舍,劫掠行旅,人多甚至能攻城略地的。

故而一路行來,但聞路上有馬蹄聲,一行人縱知有護衛在,仍是不免提心吊膽。所幸最後是有驚無險。

最後林延潮出了河北境,即抵達河南境內。

當初楊鎬護送林延潮的二十名弓手即返回蠡縣,不過楊鎬事先聯系了一支本地商隊,來護送林延潮至歸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