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0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第2/2頁)

單鍔是誰,北宋治水名臣,名氣很大,學了潘季馴書裏的三四成就能於單鍔比肩,那麽他豈不是要比單鍔厲害數倍,這個逼裝得我給你滿分。

甚至張四維也來書信一封,大意雲雲,當初你林延潮忠貞見疑,老夫明知此中真相,但見聖意已決,不好出面幫你力勸,但實在是痛在心中啊。所以老夫打定主意,再待聖心有所轉圜,再替你說話。

而今知汝外放,既悲宗海無法在中樞,為朝廷謀事,喜得是天子念舊恩,你還有再調回翰苑之時。

河南巡撫楊一魁,老夫與他是莫逆之交,若你在中州有何難事,可持此信上門找他,他必會賣老夫的面子一二。讀完信,林延潮冷笑一聲,將張四維的信丟到一旁,然後想了想又撿了回來,這是一省巡撫的人情,不要白不要。

申時行也有來信,將他在河南官場上有往來之人,一一給林延潮點出。若是有事,林延潮可以拿著申時行的門生帖子,找這幾個人上門求助。

林延潮心知肚明,從表面上看來申時行是關照自己。但二人師生這麽久了,林延潮還揣摩不到申時行信裏真正意思。

知道林延潮此去作為欽差大臣去歸德府查案的,只有皇帝,張鯨,申時行三個人。申時行來信真正的意思,就是若這幾個人犯了事,你能網開一面就網開一面,若是實在不行,也不能孟浪,來信先向老夫請示。

老夫沒作任何指示前,你都不可輕舉妄動。

林延潮這還沒離開京城,就遇到辦案阻力,他不由感嘆,官場處處皆人情,這年頭要作個“大公無私”的青天,那是得有多難啊。

其余官員也各有饋贈,就不一一細述。

最後楊鎬來信,說現在河北河南都在鬧饑荒,路上不太平。所以楊鎬請林延潮先至保定蠡縣,他再作安排。

如此林延潮攜家人隨從終於踏上了南下去歸德府的路途。

在出發一日後,林延潮在所住驛站中,得知保定巡撫宋纁剛剛到任,聞之河北大饑後,不請聖命,即先開倉放糧賑。

時人都勸宋纁先上報天子,再行賑濟。

但宋纁卻道,待報而行,老百姓都餓死了,那時再開倉賑饑,又有何用?假如皇上怪罪,由我一人承擔。

於是宋纁的主張下,治下各府各縣都開倉賑饑,活百姓無數。

河北百姓聞之無不感念宋纁的恩德,因此出沒在官道上的流民和饑民少了許多。

因宋纁此舉,也幫了林延潮的忙,他至保定的路途,也平安了許多。

待至蠡縣時,路途上也沒出差池。

林延潮來到蠡縣,楊鎬是先一步在驛站就了解了林延潮的行程,於是提前在縣境上迎了林延潮。

楊鎬好歹是一縣之尊,與林延潮又是同年交情。

故而在縣境上弓手清道,衙役列班,浩浩蕩蕩一群人來迎接。

林延潮下了馬車,見了楊鎬笑著道:“京甫年兄,真許久不見,怎麽如此勞師動眾。”

楊鎬與林延潮同科出身,但他現在還是縣令,若以往林延潮還在翰林院,二人官位不過隔了一品,現在卻隔了兩品。

當下楊鎬迎上前笑著道:“是家鄉父母官路過,牧之下民怎麽也要上前拜見。”

說完二人都是笑。

楊鎬現在再與林延潮敘同年之情,就有高攀嫌疑了,但按品秩來說,就有些公事公辦了,用稱父母官來拉交情最好。

然後就於林延潮下榻的驛站,給他接風。

楊鎬與林延潮抱怨,保定是京城南下之要道,官員出京必經此鎮,往來要員甚多。故而地方官員沒辦法勤於政務,每日都忙著迎來送往了。

林延潮聞言笑而不語。

然後楊鎬問林延潮:“司馬此去歸德任官,可有方略?”

林延潮想了想道:“自古親民官治民,莫過於治田,治水,二者兼而用之,則水政並舉。水治而田亦治,故而吾以為至歸德後,應水利先行。京甫以為如何?”

楊鎬聞言笑著道:“此言大善,宗海名字裏有一潮字,看來為官與水也是脫不了幹系。”

然後楊鎬嘆道:“不過治水也是不易啊,歸德地處卑下,無高山大阜以為固蔽,濱河之諸縣往受黃河之大害,這也罷了,但最令人痛心乃是人禍啊。”

林延潮追問楊鎬是何等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