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4章 分歧(第2/2頁)

太後道:“這是你皇帝當說的話,我婦道人家可咽不下這口氣。”

天子道:“母後,本朝不殺向天子直諫的大臣,當年世宗爺爺再氣,但也沒有殺海瑞,朕又怎可殺林延潮。”

太後寒笑道:“林延潮與海瑞都乃沽名賣直之輩,有何殺不得!哀家曾有言在先,此子心達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乃小人之桀雄。今日之事,足見哀家之眼光。他之上諫,置天家的威嚴,哀家的顏面於何地?此人若不殺,其他大臣人人效仿怎辦?”

“為人君者,不可失君威,你若不殺他,將來還有第二個第三個林延潮。”

天子急道:“母後,可是……可是,這林延潮殺不得啊。若真要殺了,朕必背負天下罵名,將來也逃不過史家之筆。”

太後嘆了口氣道:“你這癡兒就是心慈手軟。不明正典刑也可以,那就假意釋之,再派錦衣衛暗中殺了。你既要聖君之名,哀家可將挪用九十萬兩軍費還給戶部。但林延潮不可活,否則帝王之威何在?你如何坐穩這皇位?”

天子左思右想,想起與林延潮交情,想起他的自陳表,想起他寧願當矯旨之罪,也要在張居正面前保下士子等種種之事。

天子最後擡起頭道:“母後,若為了坐穩這皇位而殺忠臣,兒臣與當年殺嶽武穆的宋高宗有何不同,兒臣寧可不要這君位,也不作這昏庸之君!”

太後聞言震怒道:“哀家,也不是秦檜!皇兒以為林延潮真是忠臣?哀家說了多少次,他此番上諫,背後必有人指使。皇兒怎可如此庸懦,真令哀家太失望了。”

天子也起了性子,向太後道:“母後,林延潮或有人主使,但若是萬一,萬一林延潮真是忠臣呢?那麽兒臣不就成了宋高宗?林延潮大膽妄為不假,但兒臣知道他與張居正素來不睦,絕非楚黨。”

太後道:“素來不睦?那你錯了,哀家這裏有一封奏章,皇兒讀過沒有?”

天子見了,不由驚訝道:“這奏章,朕已是留中了,母後從何得來?”

太後道:“你不用管哀家從何得來,你看奏章所言,當初殿試,張居正本可保張懋修中狀元,最後卻為何不堅持?可見二人早已暗通曲款,這是其一。”

“陛下大婚後,張居正上表假意辭相,當時群論洶洶,為何在府邸見了林延潮後,卻又重新出山。可見林延潮當時勸說張居正出山,為己謀幸進之道,這是其二。”

“林延潮的山長林垠,當初因封禁書院而死,這是張居正下的詔令,還有林延潮的業師林烴因不滿張居正,憤而辭官。但林延潮仕官後,卻沒有與張居正劃清界限,此乃尊師道?這是其三。”

“當年內閣票擬泄密,林延潮為錦衣衛查之,最後卻不了了之,疑似乃馮保授意,這是其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張居正欲致仕,為何他人不托,唯獨托林延潮向陛下你請辭。可見張居正包藏禍心,欲林延潮承其政柄。林延潮若有朝一日入閣,行宰執之事,他日必為張居正第二。這是其五。”

天子早聽張鯨稟告過,武清侯這幾日一直在收羅林延潮的證據,意圖致他於死地。

這奏章遞至天子面前時,天子也是將信將疑,他之所以留中,是擔心若讓內閣就此擬旨,林延潮就完了。

天子不願就此貿然下定結論,但太後不知如何竟神通廣大地將這封奏章找了出來。

面對太後質詢,天子一直默然不語。

太後嘆了一句道:“若是皇兒你真不殺他,也要從重懲處,將他發配至邊遠煙瘴之地,遇赦不赦,生不能還鄉。”

天子嘴角一動,然後只能雙手捧過奏章道:“那兒臣拿此奏章至內閣票擬好了。”

太後欣然道:“這就對了。”

天子走出慈寧宮,看著面前遮斷天幕的暴雨,駐足不語。

周圍的內侍們知天子心情不佳,不敢說話。

最後還是高淮給天子披衣道:“萬歲爺,外頭風涼,還是早點回宮歇息吧。”

天子搖了搖頭對高淮道:“林延潮以為以他一命冒死上諫,就能撥動天下,實太天真了。時局是如何,還是如何,他改變不了什麽,反把自己搭了進去。或許是朕想多了,林延潮真是楚黨呢?”

高淮聞言忍住眼淚,仍是道:“萬歲爺,還是先回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