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7章 述劍(第2/3頁)

張四維的父親張允齡,當年用一輛小車,從山東河南買糧運糧兌鹽引,換來了張家今日的基業。

張四維聽聞老父病重,念起了年少時進京趕考時,父弟在黃河渡口相送。

張四維坐在孤舟上,一別千裏,誰料科舉得意,中進士選翰林,父親又與兵部尚書王崇古,內閣大學士馬自強兩家聯姻,壟斷整個山西的鹽業,張家更進一步。

想起父親對張家一生的貢獻,張四維忍不住唏噓。

若是張允齡真的病重,那麽自己身為首輔要返回守制,按律制需二十七個月。不去不行,張四維沒有張居正這麽大的膽子,敢於奪情。

若張四維自己這一去,這首輔當由申時行來替補。

申時行是個敦厚之人,任首輔後不會清算自己。何況自己任首輔日淺,也沒什麽把柄好讓人抓,退下去正好將這爛攤子丟給申時行。自己沒有張居正,以身當國的氣魄,所以首輔這位子就燙屁股。

想到這裏,張四維仰頭望著窗外朱紅色的宮墻,然後無可奈何地笑了笑。

“相爺,相爺,出大事了!”董中書一臉驚慌地進入值房。

張四維厭倦地道:“何事?”

董中書牙齒輕顫道:“方才通政使倪萬光,送來這一奏章抄本,是由林延潮所遞。”

張四維返身道:“什麽?”

董中書將奏章遞給張四維。

連張四維這等城府深沉,喜怒不形於色之輩,見了這封奏章後,當堂吸了一口涼氣。

張四維將奏章用手壓案上急聲道:“立即命倪萬光扣下此奏章,不可遞於聖上,太後!”

“晚了,林延潮在通政司投完奏章,回頭又去會極門又遞一本,此時奏章已在文書房了。”

“什麽,”張四維頓覺山嶽壓在身上,他踱步細思了一陣道:“林延潮,這是要拉我與申吳縣下水啊!他怎敢肯定老夫會履行承諾,擬旨保他?”

董中書哼了一聲道:“不錯,相爺若不保他,這奏章一上,林延潮輕則下獄,重則流放充軍。幸好,本朝已是許久沒殺士大夫了。”

張四維搖搖頭道:“難說,此奏疏可比當年海瑞,楊繼盛……”

說著張四維持奏疏讀起:“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侍講臣林延潮謹奏;天下為公,立君為民,臣以死諫君二事……”

張四維讀之數句彈章道:“文不為心聲,矯飾爾,此文字字如鐵,一一垂丹青,真雄才,真雄才!”

董中書道:“可越是如此越是攻心,天子,太後必然震怒。相爺,要三思啊。”

張四維沒有說話,而是擺了擺手示意董中書不要說話。

三思之後,張四維向董中書問道:“以你觀看林宗海是何人?是否是不要命了,敢以死諫君之臣?”

董中書聞言也是仔細思考,當下道:“與他共事數年,以我觀林宗海為人,其擅長於謀事,亦工於謀身,不似能作出此死諫之事的人來。”

張四維合掌,松了口氣道:“正是如此了。”

張四維目光一轉問道:“申時行來值房了?”

“申閣老似剛剛到。”

張四維從案頭上拿起官帽戴上,吩咐道:“隨本輔去見他。”

董中書聞言一驚,張四維位在申時行之上,哪有首輔屈尊去次輔值房的道理。

董中書要勸但見張四維已是毫不猶豫,離開值房。

慈寧宮。

宮女將垂珠簾放下後,皆退了出去。

恭妃,鄭嬪數位嬪妃恭敬地侍立在李太後左右。

李太後手剝著念珠笑著道:“哀家虔誠禮佛,茹素多年,一直都是淡泊養生。雖值五十大壽,但也不想大肆操辦。你們也不必太操心,似以往那般就好了。”

近來十分得皇帝寵愛的鄭嬪笑著道:“母後為陛下操持半輩子,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這都是母後弼成之功啊。母後身在後宮安詳清福,這五十華壽當好好辦才是,否則不是辜負了四海臣民對你仰戴之情嗎?”

鄭嬪說完,李太後指了指鄭嬪,笑著道:“就你會說話,哄我這老太太歡喜。”

鄭嬪嬌笑道:“母後,嬪妾哪有哄你,句句都是心底話。”

眾嬪妃們聽了都是應景地笑著。

倒是太後身旁幾位老嬤嬤,卻是看出,眾嬪妃們都是看太後的臉色行事,鄭嬪表現過於操切了,如此反而不得太後之喜。

“恭妃,你有什麽看法?”

聽太後一問,坐下下首的恭妃有幾分緊張,連忙道:“母後,臣妾聽眾姐姐的就是。”

李太後見恭妃仍是一副見不得大場面的樣子,心底卻沒不喜,她與恭妃當初都是皇帝身旁的宮女出身,對她怎麽都有一份憐惜之意,何況她還生了皇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