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0章 道可禦器(第2/2頁)

制度問題?

李鴻章,丁汝昌的戰略戰術問題?

最厚黑的還是洋人教我們的留了一手?上樹的本領沒教?

但這問題最靠不住,明治維新與洋務運動幾乎同時而起,為何日本人從洋人那學會了,我們卻沒學會?

洋人根本沒藏私嘛。

而且洋務運動,主張是中體西用。

明治維新,則是和魂洋才。大家的方針差不多。

但林延潮卻知有個細節很多人沒主意到。那就是日本其國民的識字率甚至比同時代工業革命後的英國還高,這個數據是在明治維新以前,不是明治維新以後。而同時代的清朝,不過百分之十。

說來天荒夜談,但卻是真的。

這是為什麽?

因為日本大量推廣寺子屋,在江戶時期就已開創了國民教育的先河。

所謂寺子屋是專門針對平民子弟的教育,男女都有,其內容近似今天小學教育。民間如此高的識字率,如同堆壘了無數的柴薪,有了雄厚的積澱,待明治維新,西學湧入時,大勢如烈火直沖而起。

往事已遠。

林延潮回到現實中,寺子屋的事,卻給了他啟發。

日本與我們一並錯過了活字印刷的思想爆發期,但不等於錯過一切。

如果朝廷的士大夫們,能夠不那麽重道而輕藝,不重義輕利,能少談論些經義,多談些事功,那麽錯過活字印刷也沒什麽。

若國策以經世致用,務實為本,以中國之地大物博,人力物力之雄厚,總會想出替代的辦法。

活字印刷,器也,但道卻可禦器。

道可禦器,這是理學的道理,但此道卻非理學的道。

想到這裏,林延潮目光悠遠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