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3章 湖上文會(第2/2頁)

林延潮也明白這王緱山是誰了,此人就是王太倉王錫爵的兒子王衡。

這王衡,也不過二十余歲,但十幾歲時就名滿天下了。

他得享大名,並非是王錫爵的兒子,而是一件事。

當時張居正奪情,王錫爵得罪了張居正。

在太倉老家的王衡,不過十四歲的,聽說了之後寫了一封信名為《和歸去來辭》給王錫爵,讓他回家。王錫爵拿了他兒子這信給諸同僚看說,吾不歸,將無為孺子所笑。這和歸去來辭,既嘲諷了張居正,文章也寫得極好,甚至連館閣翰林也是傳抄此辭,由此可知他的才華。

至於王衡堂堂衙內,為何能與陳繼儒為友。那王錫爵對陳繼儒十分賞識,招陳繼儒陪他其子王衡讀書,兩人相伴讀書於支硎山。

據說王衡每次讀書,總是從頭到尾,一字一句仔細地讀。即使是數百卷的書也是如此,連箋注中的每個字也不輕易放過。

陳繼儒對他說,諸葛亮讀書是略觀大意,陶淵明則是不求甚解,你何必自討苦吃?王衡說,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方法。但讀書與做人相似,必須有始有終、一絲不苟才行。

後世有人譏諷陳繼儒既身為隱士,卻飛去飛來宰相衙。

其實也因陳繼儒與王衡為友的緣故,換了普通人只要能結交上王衡這等衙內,就與一步登天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