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4章 金殿傳臚(第2/2頁)

這些一並合稱三朝五門。

國有大事,天子於庫門,召諸侯萬民而詢,稱為外朝。天子會諸侯,臣子而詢,在路門外稱治朝,在路門內稱燕朝。

古代朝會以地點而定,到了大明朝,朝儀分大朝儀和常朝儀。

大朝儀最隆重,但只在正旦冬至進行。

一般稱為常朝儀,常朝儀也分兩等,由地點而定,分別稱為常朝禦殿儀與常朝禦門儀。

常朝禦門儀,就是禦門聽政,地點就是在奉天門舉行。

天子直接在奉天門外升座,百官在門外大廣場上拜見天子。

大明一般的常朝儀,都是常朝禦門儀,如此比較簡單。只有寒冬臘月時,天氣實在太冷,百官在才門外行禮完,就近入殿進行朝議。一般如果有午朝,晚朝也是在奉天門舉行。

而禦殿儀規模要勝過禦門儀,是需排場時,或者大事是舉行,當然不如平日禦門儀簡便,另外能進行禦殿儀的三大殿常年遭災,經常無法順利舉行禦殿儀。

不過傳臚乃國家盛事,關乎社稷,自是要在奉天殿行禦殿儀,方顯鄭重,若如一般早朝,就不是金殿傳臚,而是禦門傳臚了。

大明門一開,一名主官太監走出門外道:“陛下有旨,文官百官與中式進士入奉天殿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