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5章 澹台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第2/3頁)

“十四歲的秀才也不算什麽,在我們臨川,在紹興蘇杭那,十一二歲中秀才的,也是不少。說來慚愧,我二十一方才中舉人,在同鄉裏算是愚鈍的一個了。”

這秀才聽了對方竟是舉人,當下道:“原來是孝廉啊,失敬失敬。”

“不值一提!”

與秀才同桌的一名儒生,聽此人口氣甚大,有幾分不忿當下道:“這位孝廉老爺有所不知,朝廷已是頒布詔令,嘉這位林宗海為賢良方正之才,過了幾日公告就要下來了。”

終於這臨川士子稍稍動容道:“賢良方正?聽聞以往只授予博學的宿儒,授給這麽年輕的少年,恐怕有蹊蹺吧。”

“這我倒是不知了,聽聞是本省提學嘉獎其好學吧。”

一名胥吏模樣的人,從前桌轉過頭來道:“錯了,錯了。”

那幾人笑著道:“原來是周官人,正要請教呢。”

那周官人夾了一大塊魚,笑著道:“幾位兄台都說錯了,這林宗海啊,去年中了秀才,成了廩膳生後,今年府試為出身寒門的士子作廩保時,不收一錢。這才令督學老爺賞識其,求朝廷獎他為賢良方正啊!”

“原來如此。”

“聽來倒有幾分意思。”那臨川才子淡淡地道。

桌子旁,幾位老儒生聽了這裏話,也是議論道。

“原來是這後生啊,我看過閑草集,此子文章具佳,無論古文還是時文,都可稱上一流。”

“你說得那片古文,莫非是那篇為學,我初時還不在意,後聽說此人舉為賢良方正。不由詫異,於是去看看他的文章,就讀了這篇為學。”

“陳公,你是我們幾人裏古文的大家,你的評論必然公允,我等洗耳恭聽。”

那老者笑了笑道:“不敢當,不過此子這篇文章,可以稱得上是樸中見色,平中有奇,而且文章句句意味深長。聽聞不少閩中本地的社學,都已是開始拿這篇文章來給儒童發蒙,以作勸學。”

一人道:“善,這樣的文章,給蒙童來讀再好不過了。”

“是啊,小小年紀就能立言,實不容易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句的議論,這臨川士子都是聽在耳裏。

當下他走到林延潮那一桌道:“在下臨川士子,姓湯名顯祖,草字義仍,見各位談笑風生,故而想來此結識一番。”

聽對方自報家門,在座的人有不少人都是認識。

數人站起身來,一臉吃驚地問道:“這位莫非就是湯臨川?紅泉逸草就是閣下的大作?”

眾人聽了都是嚇了一跳,能將姓氏與地名一並稱呼的,只有內閣大佬,朝廷大員,文章大家才有的待遇啊。這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算哪一等?

這臨川士子竟是厚顏受之道:“不錯,在下正是湯臨川。”

聽對方承認,黃碧友一臉激動地道:“湯前輩,沒料到能在此遇到閣下,小弟對你是仰慕已久啊!”

林延潮也是震驚,沒料到去外面吃一頓飯,也是碰上湯顯祖大大,這也太意外了吧。

一旁黃碧友怕林延潮不知,當下介紹道:“這位就是寫了紅泉逸草的湯臨川啊,此人十四歲中秀才,二十一歲中舉人,而今已是名滿天下。”

林延潮怎麽不知湯顯祖呢?只是沒有料到他眼下的名聲,已是到這個地步了。

他記得史書上有說,首輔張居正為了把持科場,讓他幾個兒子科場高中,三個兒子,都與湯顯祖等名士交好,為其子及第制造輿論。

連張居正也要讓兒子結交的人,說明湯顯祖還沒中進士時,就早已名滿天下了。

陳行貴覺得湯顯祖有幾分人前裝逼,當下不快對林延潮道:“此人也敢自稱什麽湯臨川,不知有幾斤幾兩?”

湯顯祖耳尖聽了笑著道:“不多不多,八鬥而已。”

這口氣絲毫不謙虛,用當年謝靈運贊曹子建的話,才高八鬥的例子。

林延潮心道,記得歷史上湯顯祖如此大才,會試也是落榜數次,張居正三個兒子都中了,他也沒中,到了張居正死後才出頭,莫非就是他如此狂傲所至。但林延潮又想,可是看他寫的牡丹亭,卻不像這等人啊。

當下眾人將湯顯祖推了首座,他也是毫不客氣地坐下,拿起筷子來就吃著,一口酒,一口菜的,也不與別人對飲的。

眾人只當是名士風流,絲毫不以為意。

湯顯祖吃了一半,對林延潮道:“這位是延潮吧!我方才聽了你的才學,你這等士子在閩中也算是鳳毛麟角了。方才聽說你有一篇為學不錯,可否讓我一睹?”

林延潮眉頭一皺,此人直呼己名,實令自己不快。

眾人都是欣喜,湯顯祖這樣的才子願與林延潮結交,顯然延潮的才華,已得到他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