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1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第2/2頁)

書到今生讀已遲,這說法好玄幻啊。

林延潮當下擡杠道:“先生,我不這認為。”

“哦,你莫非在質疑東坡居士的話嗎?”

林延潮點點頭道:“是啊。”

“為何?”對方有幾分沉下臉來了。

“因為是東坡先生老爹說的啊?三字經上不是有言,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說的是,蘇老泉二十七才開始發憤讀書,終不是也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此可見,只要肯用下心來,發奮讀書,多少遲了都不算晚,主要看你有無發奮的決心啊!”

蘇老泉即是蘇洵,蘇軾的老爹,這用老爹來打兒子的臉,真是啪啪啪的脆響!

對方也是愣住了,倒不是林延潮這一番,令他無言以對,而是觸動了他的心思,令他想到了朝堂之事。

年輕真好啊,真是何時遲都不算晚。

復章居士輕輕一笑,看向林延潮道:“逞口舌之能,很有趣嗎?我早聽說你很能言辭,還救下了忘齋先生孫兒的性命,不過不能嘴巴上做文章,筆下也要有千言才行。”

“我文章寫得好不好,那就看先生教得如何了?”林延潮成功甩鍋一丟。

對方搖了搖頭,當下兩人在書案前對坐,對方將尚書翻開道:“有些日子,沒有讀尚書了,你且容我想一下。”

林延潮差一點吐血,什麽叫有些日子沒讀了?這也太不敬業了吧。

但見對方將尚書一頁頁地翻開,開始翻得有些慢,後面就翻得快極了。最後他點點頭道:“既是你從我學尚書,要學致用之學,還是應試之道?”

“何為致用之道?何為應試之道?”

對方搖了搖頭道:“致用之學,就是讀經,學以致用,我隨性而講。”

“應試之道,就是專為科舉之講,當然也會說訓詁,經義,但是不會發散,而且如五子之歌,湯誓,盤庚,微子,西伯勘黎,金滕,顧命,康王之浩,文侯之命這些篇目,我就不說了。”

“這是為何?”

居士嘆了口氣道:“你還真是一點也不知道,五子之歌,悼失國,湯誓,斥君無道,盤庚,說的是遷都,微子,說的大臣出奔,其余等篇也有不妥之處,考官若以此出題,則是犯諱。”

林延潮聽了大喜,尚書本來就是五經裏字數最少的,這一下就少了幾篇,不是更容易了。

林延潮想了想於是道:“那請先生先教我應試之道,後再致用之學啊?”

“這是為何?”

“讀書當然是以致用為本,但凡事也有經權,眼下學生第一是要通過外舍考試,進入中舍,但是如五子之歌等數篇,自己雖也想學,但人力終有時盡,所以請先生先教我應試之道。”

“待一個月後,學生時間有空余了,先生再從頭到尾教我致用之學。”

居士聽了微微點頭道:“說得有道理,不是死讀書的人。”

林延潮道:“那先生可以開始教學生了嗎?”

居士道:“不急,先給你捋一捋,眼下士子所用尚書注釋,采自永樂所編的《五經四書大全》,而《五經四書大全》以朱子弟子蔡氏所書《書集傳》為主,但書集傳中頗有錯漏,後人又書《尚書蔡傳訂誤》,《尚書蔡氏傳正誤》,《蔡傳辨疑》等書遞相詰難,我八歲治尚書,承業師指點,年長後又博采群家,向治名家討教,總算有一些私人淺見。這些與《書集傳》上頗有出入,我會將數經並列,說其出入……”

這一番說來,林延潮覺得對方似乎逼格很高的樣子,當下也不再抱有小瞧之心。

接著青衫男子徐徐道來,林延潮一遍仔細聽,一遍拿起筆記錄。

林延潮聽了一個多時辰,已是從之前的懷疑,到後面五體投地,心道這先生教得實在是不錯啊,應經據典,隨口信手拈來,怎麽感覺學問比林燎還強上不少。若是我能早兩年,拜在此人門下讀書,過個縣試絕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