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1章 外舍弟子(第2/2頁)

貢監的水平就已經如此了,若是山長林垠,嘉靖十年的鄉試第五,他的學問又到了什麽程度!

林燎檢查完課業後,直接開講,講得是《孟子》七篇裏,第一篇前半部梁惠王上。林延潮還沒有學到孟子,但對於這一篇卻不陌生,裏面有一章,寡人之於國也。

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說的是梁惠王說自己對於國家治理十分盡心,河內遇到饑荒,就把那裏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做。

林延潮就拿這一篇說事,當初寫了惠王乃小國之諸侯,在災荒時,猶能移河內之民,以就河東之粟,今皇上為天下之共主,豈忍閉閩縣之糶,以乘侯官之饑。這一大段話給周知縣,為他解了燃眉之急,也為本鄉百姓作了一番事。

事實證明,讀書還是很有好處的,特別引經據典起來,就能為自己言辭增色不少。

作為書院講郎,林燎並非一味地教大家,科舉應試的辦法。他對學生傳道時也常說,我講書時,爾等往自己身上體貼,這句話與你相幹不相幹,這章書你能不能學,是否可法可戒,說與兩條,令之省惕,他日違反,即以所講之書責之。

爾等記住,我講書首先要你們學古代聖賢讀書立身之法,功名才是末流之用爾,讀書為學切不可舍本逐末。朱子說過,舉業不患妨功,惟患奪志,你們一定要戒之慎之。

林延潮聽了不由贊許,這兩句話,才是讀書人真正的氣度,追求於功名,但不為功名所累,憑此就不枉自己拜在此人的門下。

林延潮一面看書,一面就裏面的意思,一步一句的琢磨,但是今日自己來的匆忙了,預習得不夠。所以林燎講得七成林延潮都聽不懂,這好比初中生,驟然到大學講堂聽講微積分一樣,都是雙眼一抹黑。

但自己聽不懂,別人聽得懂,說明林延潮距外舍同窗的差距還是有點大。

林延潮索性拿起筆來,拿起筆來蘸墨,在書中留白的地方將林燎的講的記下。以往他讀書時候就有記課堂講義的習慣,眼下即是聽不懂,就果斷記下來,留著課後再慢慢揣摩。

一旁同窗見了林延潮這奇異的舉動,都是不了解,因為他們都有四書的底子,孟子都至少讀過兩三遍了,不似林延潮這般第一次讀。

見林延潮在奮筆疾書,林燎掃了一眼,於是將語速放慢了三分。

講了一個多時辰,林燎合卷,讓弟子們理書,林燎的規矩是晚上前理書完畢,明日後再教《孟子》梁惠王下。

過了一會,悠然的鐘聲響起,午食時間到了。退堂後,林延潮將講義附在書裏夾好,收拾了一下桌面,順手拿起竹筒。去耳房旁的水缸裏舀水,這水缸裏每日書院的水夫都會將水打滿。

眾弟子們都是走出講堂放風,再勤學的弟子,坐了這麽久了也是疲倦了。林延潮打量過去,外舍弟子雖說三十人,但年紀都不大,多是與自己差不多,最大差不多十四五歲這樣,最小的也有十歲。

然後膳夫就挑著午食的擔子,來到書屋。

外舍沒有食堂,書院弟子們就從膳夫那取過食盒,林延潮看了兩塊大肉包子,一塊拳頭大的饅頭,還有一小碟配菜的醬菜,有葷有素還是不錯的,就是可惜沒有湯,只能用竹筒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