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他陳立夫來了(第2/3頁)

同時不參與管理,只是單純的控股的話,也是和目前帝國的一些工業發展計劃相違背。

畢竟國企部的官辦企業,盈利什麽的根本就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完善的工體體系,鞏固國防,而這種事,其實很多都是不盈利,甚至是虧本的。

比如如今的三大武器公司,隨著國內統一戰爭的結束,各種武器的需求大幅度減少後,實際上都不怎麽賺錢了,但是為了保持戰時大規模生產武器的產能,他們卻是不能直接關閉生產線啊,不然的話,等到戰爭爆發了,需要大規模生產武器的時候怎麽把?

哪怕是軍方也給予了一定的補貼,比如提高武器的采購單價,如說明明是沒有需求,但是依舊持續小批量的采購某種武器,用來維持三大武器公司下屬的兵工廠的生存,但是這樣依舊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現在,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下屬的各大兵工廠,除了少數兵工廠外,比如生產新式武器,比如燧發槍,火炮的兵工廠還能夠保持比較好的盈利外。

大部分,尤其是一些專門生產消耗類物資的工廠,比如彈藥工廠這些,只能是保持著微盈利甚至不盈利的狀態。

這種事不賺錢,甚至有時候還得倒貼錢的事,也就只有官辦企業才能夠幹,這要是換成了民營企業,人家直接就關閉工廠,把工人開除,用來壓縮成本了。

如果說一股腦都改革為純商業公司,很多事都不能幹了。

比如說蒸汽機這玩意!

價格這麽昂貴,運營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如今除了在各大礦山裏還算是比較實用外,實際在普通的工廠裏,性價比是遠遠不如水動力的。

但是國企部的諸多企業依舊是大批量的采用這些蒸汽機啊,為什麽,還不是為了支持蒸汽機的發展。

這沒有采購,就沒有生產,沒有利潤用來維持後續的研發,同時沒有大規模的運用也就很難發現實際使用中的一些問題,無法後續持續的改進。

但是帝國發展蒸汽機的決心是不容置疑的,聖天子都是親自盯著蒸汽機的發展!

因此,哪怕是價格高,運營成本高,但是那些國企部的企業也得咬著牙上,因為這是政治任務,不容推辭!

要不然的話,皇家理工學院那邊,哪有經費維持後續的蒸汽機研發啊!

肇慶機械公司那邊,哪有經費來進行後續的制造工藝的升級改進啊!

幸運的是,這熬了好幾年後,蒸汽機的性能也是越來越先進,雖然說蒸汽機的價格依舊不便宜,運營的成本依舊高,但是好歹不會和以前那樣天天出問題了,這穩定性上來之後,哪怕是價格稍微的昂貴一些,但是也是能夠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取代水動力了。

比如說沒有江河,難以大規模利用水動力的地方,沒有水動力可用,蒸汽機就是最好的代替品。

再比如在礦區裏,蒸汽機的作用已經是徹底發揮了出來,而且是不可代替了。

這種情況下,也是讓人們看到了蒸汽機徹底應用於工業的前景!

而軍事應用上,海軍那邊早就嘗試著把蒸汽機搬到船上去了,早年就是造過試驗艦,然後又是在幾艘探險船上安裝最新式的蒸汽機,當然了,受限於蒸汽機的實際性能,作為船舶動力依舊是非常不足的。

海軍把蒸汽機裝艦,象征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蒸汽機的研發以及生產還有應用,一直都是官方在主導,國企部所屬的企業在其中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承擔了大量的經費,還充當了小白鼠去試驗使用。

如果是沒有這些國企部所屬的官辦企業,或者說不是官方直接掌控著這些官辦企業的管理,他們是不會大規模應用這些遠遠談不上成熟的蒸汽機的,更加不會為蒸汽機的研發提供大量資金的。

但是如今國企部乃至帝國高層,都是因為上海碼頭公司的動亂,對國企部的官辦企業的管理模式產生了動搖,別說他們了,就算是李軒也是有些懷疑這種官辦模式,是不是應該進行改革了,怎麽要怎麽改革?

李軒知道清末的一大票官辦企業,最後都是失敗了,同樣的後世的一大堆官辦企業,也是沒有一個成功的例子,哪怕是壟斷著石油產業的三桶油,都是天天喊著虧損呢!

但是李軒卻是更加清楚,清末的一票官辦企業,讓中華大地第一次擁有了近代工業,漢陽兵工廠,上海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制造局等等,盡管弱小,但是依舊撐起了華夏近代工業的天空。

而後世的就更不用說了,國防工業裏清一色的官辦企業!

從經濟角度而言,大唐帝國裏的很多官辦企業都是失敗的,那些兵工廠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