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傳說(第2/2頁)

克林姆,本就是木要塞的意思。

別利斯基大公雖未被處死,但經過此事也被貶離權力中心,被戈東諾夫多方斡旋,最終指派為這支集結軍隊的將領,作為烏拉爾督軍前去劃立防線。

至少在沙俄這邊,戈東諾夫這一步,是把死棋下活了。

經歷大舉削藩、屠城諾夫哥羅德以及為奪取波羅的海南岸出海口持續二十五年的立沃尼亞戰爭,沙俄已元氣大傷,並且大多數貴族皆認同不能再向西興兵。

也有人不同意,比方說被伊凡四世打死的伊萬太子,他就不同意,死因也是拿這個事向伊凡四世吵架,還罵他爹,結果把他爹罵急眼,就被打死了。

為今之計,他們只能大舉向東。

戈東諾夫的打算,是讓別利斯基大公領兵擊退侵入烏拉爾山的‘西伯利亞庫楚汗’,並進一步東侵,使其成為沙俄的英雄,以再度還朝。

同時他還利用戚繼光的這支軍隊,極力在莫斯科渲染‘西伯利亞庫楚汗’的威脅,聲稱他們有三萬大軍。

作為國舅,戈東諾夫深知自己雖有禁衛軍的支持,但一切權力來源仍然是即將繼位的外甥費奧爾多,可偏偏這外甥是個傻子,隨隨便便什麽方法都能把他趕下台。

一旦外甥不能繼位沙皇,自己一切權力都將化為泡影。

因此他很清晰地抓住了矛盾的關鍵點,另一個繼承人,尚在繈褓中的私生子季米特裏,並委派其母與季米特裏作為監軍,一起去找‘西伯利亞庫楚汗’。

只要這個繼承人死了,那不就只有一個沙皇繼承人了嗎?

說實話,別利斯基大公領兵離開莫斯科時心裏對戈東諾夫是萬分感恩戴德的。

直到他聽說,烏拉爾的敵軍多到讓人數不清,傳說中有三十萬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