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渡海

苦兀島有嚴酷而漫長的冬天,自年後南北講武堂畢業學員安插當地三衛成為百戶以上旗官,對部下旗軍進行短期的遠航培訓,人們開始知道他們將要去往的地方是什麽。

“諸君觀圖可知,穿朝東海峽,可抵亞墨利加北,然亞墨利加北部是否為圖上所示,便是陳帥亦不知曉。”

喜兒哈衛,從宣府陸軍講武堂畢業受皇帝、首輔召見,任喜兒哈衛指揮使、苦兀副總兵的麻錦立在帥台,指著身後輿圖,對前座諸將、其後旗軍道:“我等此番軍務,上報陛下、下慰黎民,探明萬裏之外的亞墨利加,在當地設駐防衛所。”

其實距離有沒有萬裏,麻錦也不知道,宣府講武堂沒告訴他答案,但照遠了說總沒錯。

“諸君所在之地,苦兀島,古稱極北之地,凡歷此次東行之人,必載入史冊,後世子孫亦有榮焉!”

麻錦說著在帥台上張開詔書,高聲讀道:“大明天子詔,凡先入北亞墨利加者,不分華夷不辨胡越,可說漢話為大明子民者,皆記功一級!”

麻錦說一句便停頓一會,軍陣外圍尼堪外蘭麾下女真騎手便高喊著用女真語復述一遍。

“登北亞墨利加,千戶以上,可探明地方設立衛所者,設一衛,記功一級。”

“苦兀島,招民投軍者,準百人,記功一級;登北亞墨利加,千戶以下,可探礦尋金者,開一窯,記功一級;可繪輿制圖者,繪十裏,記功一級;可克敵制勝者,逢戰事,記功一級;獻珍稀禽獸者,記功一級;貢華美寶物者,記功一級……”

麻錦報上一大串朝廷對去往北亞墨利加的記功後,詔書塞入懷中向後退下,麻貴手按腰間戰劍跨步而出,帥台上兩列儀仗高聲喝道:“肅靜!”

待底下旗官旗軍安靜下來,麻貴這才接著高聲道:“有功者,旗軍升小旗,一功;小旗升總旗,兩功;總旗升百戶,三功;百戶升副千戶,四功;副千戶升正千戶,五功;千戶升副指揮、指揮同知,七功;升衛指揮使,十功。”

“欲升實授者,立升實授;不願升者,一功賞十兩、集三功賞五十兩、集五功賞銀百五十兩!”

“欲得銀者,半年船到立給銀;不願要銀者,北亞墨利加,一功五十畝地,在戶造籍,可遷家而居,立賞!”

麻貴話音落下,低下還沒什麽大動靜,只有各旗軍前的將官緩緩頷首,互相看著緊握雙拳,後面的漢旗軍雖交頭接耳,但還尚能克制。

等尼堪外蘭部下精通漢文與女真語、蒙語的騎手從中軍陣中邊策馬而走邊大喊出聲,不過數百人的軍陣才真正沸騰。

那些被召集至此的女真人可禁不住這樣的誘惑,只有少部分人依然能保持冷靜與極高的克制,因為他們統統來自更北的地方,連三大部的人都叫他們野人,許多人根本沒見過銀、也不知道銀子能幹嘛,更不覺得耕地有什麽寶貴的。

在他們那耕地種什麽都會被凍壞,不如漁獵。

不過不知他們身邊哪個女真勇士高聲對他們喊道:“土地就是獵場,你的地打到的獵物都是你的!”

這下真熱鬧了,喧囂聲好像要把衛城那些木屋上的瓦片掀掉,麻貴露出笑容。

對他們來說征兵太難了,即使是被朝廷從萬全都司調來入苦兀三衛的旗軍雖沒有辦法,卻也心不甘情不願地不想東行海外,更別說尼堪外蘭從女真三部招來的女真人了。

沒人願意遠離故土。

但有麻錦等人帶回的一封詔書,一切都不一樣了。

喜兒哈衛的旗軍與女真人被獲準放假,準許他們回到家鄉,招攬更多的旗軍與女真人,條件是身強體壯,別管種地養馬還是木匠石匠,哪怕就是會縫衣服,凡有一技之長都能獲準。

因為這段時間對苦兀島總兵麻貴來說,最重要的是時間,他在等待京城送來的醫匠。

醫匠早就來了,但準備的痘粉不夠,剛好他的旗軍也不夠,醫匠與旗軍一同返回北京,專門請下朝廷詔令直達太醫院,讓他們籌備痘粉,並挑選種痘醫術最為高超的醫師去育粉、準備種痘。

這世上只要皇帝與內閣都想做一件事,哪怕要達成太陽消失的效果,都能叫所有人閉上眼。

不過幾個月裏,自上而下的詔書起到莫大效果,最厲害的自然是太醫院執著種痘引發的變故,讓國中醫師對種痘掀起巨大熱情,就連各地早已接近荒廢的惠民藥局醫生都開始琢磨這門手藝,著書立說,寄望於借此取得晉身之資。

更有嫌麻煩的醫生直接從天津衛登上開往苦兀島的征兵船。

說到征兵,麻貴弄出的動靜可是不小,蔓延在萬全都司的東行功勛賞賜著實吸引了一部分人,但各地指揮使也不敢全部放人,僅給出少量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