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3章 督戰(第3/3頁)

但不知什麽原因,第二天一早,唐生志正準備召集師級以上將領開會,布置撤退任務時,他又接到了委員長的電令:務必堅守半月以上……

一晚上的時間,卻又接到了截然相反的電令?

就是這兩份互相矛盾的命令,將唐生志為數不多的一點勇氣消磨了個幹幹凈凈。

唐生志的責任則占一半以上。

他優柔寡斷,未當機立斷布置撤退計劃,也未及時通知城外和江對岸的宋希連、胡宗南部撤退的命令,致使這兩部誤以為渡江部隊是不戰而逃,竟然直接開了槍,使本已大亂的軍隊更加混亂,更貽誤了撤退的時機。

更甚至是,唐生志在下達完撤退計劃後,沒有一絲主將殿後的覺悟,自己卻先上船逃跑,導致後來將領兵士人心渙散,群龍無首,亂上生亂。

接到委員長第二份電令的當天下午,也就是十二月二十日下午,唐生志在司令部總部召集師以上將領開會,布置撤退行動。

他先說明戰況,又問大家認為是否還能堅守?

與會將領無人發言。

然後唐生志出示了委員長11日發的可以“相機撤退”命令,問大家該如何決定。

沒有人表達反對撤退的意見,於是唐生志讓大家都在會議記錄簿上簽字,表示對撤退的決定共同負責。

然後分發參謀處當天淩晨起草的撤退命令和突圍計劃,並決定將撤退時間提前到十二日晚上十一點鐘。

後世的史學家和軍事專家分析後認為,唐生志的這個撤退計劃在戰術上可行的,日軍進攻南京的部隊不多,包圍圈並不嚴密,主力從日軍正面突圍是最佳選擇。

但問題是,計劃若是能推後兩天,該打的打,該撤的撤,該準備的準備,自然沒什麽問題。

但發布撤退命令的會議在下午五點召開,然後要求各部在晚上十一點就進行突圍,近十萬人撤退,各部根本沒時間協同。

唐生志也更沒有想到,負責衛戍南京的各部隊將領,根本就沒有把他這個總司令放在眼裏,有的甚至擅自丟下部隊逃跑,這也是南京保衛戰撤退過程中混亂的源頭。

一是八十八師師長宋元良,二是教導總隊司令桂永青。

宋元良不用說了,出了總司令部,就帶著警官和副官逃了,買通了老鴇,躲到了一家妓院裏……

剩下的兩成責任歸到他頭上,一點都不冤枉。

宋元良棄軍而逃,並不是他突然做出的決定。

唐生志通知他開會之前,宋元良就偷偷摸摸的率師直屬隊擅自向下關撤退,企圖渡江北撤。

結果在挹江門外被36師師長宋希連的督戰隊用機槍“勸阻”,只得灰溜溜的跑了回來。

師部的傳令兵是在半路上碰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