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李世民的眼光(第2/2頁)

王君臨點了點頭,說道:“王須拔叛匪如今已經有十余萬人,全部困在上谷郡南邊丘壑之間,雖占了明山縣,但若一直這樣下去,也只是涸轍之魚、籠中困獸。但妙在王須撥提前派魏刀兒帶領十萬新投流寇走山道小路攻下了南山縣,反而從側後牽制了來護兒的精力和兵力……”王君臨手撐在案頭,看著堪稱是當世最精準的地圖,指著上谷郡的南山縣,說道,“給尉遲敬德和羅士信傳令,讓老虎營和旋風營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做好隨時五百裏急行軍的準備。”

待行軍總管府的參議將命令記下,並下去傳令後,王君臨又給張天岡道:“你們特戰隊的人可以提前潛入了,具體怎麽做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張天岡咧著嘴笑道:“王爺放心,卑職知道怎麽做。”

魏刀兒攻陷南山縣,使之前困於明山縣的王須拔叛軍不再是被因孤軍,反而來護兒的五萬精銳有被合圍之憂。

因為,王須撥和魏刀兒麾下流寇多達十五萬,魏刀兒所部十萬剛剛投效的流寇倒也罷了,很多人沒有經過訓練,其實就是民夫,連人手一把兵器都不夠,威脅實在有限,但王須拔所部明山縣的五萬精銳反賊就大為不同。

王須拔本身為並州一名將領,當年楊廣登基時,在並州跟著楊諒和高潁先後謀反慘敗後,王須拔率兩百多名親兵心腹逃到上谷郡隱姓埋名,落戶為民,暗中在上谷郡秘密經營了九年時間,才趁楊廣發兵高句麗時,在上谷郡起兵。

起兵之初就劫了官府送往高句麗的糧草,獲得大量的補給,兵力迅速擴張至五萬人,據明山縣為老巢,盡殲上谷郡派來剿匪的郡兵,獲得大量的兵甲、補給。

但王須拔對距離上谷郡只有五六百裏的範陽郡秦安王極為忌憚,兵員滿五萬之後,便不再擴大勢力,而是暗中練兵,並且很少隨意屠戮百姓,相比其他賊首,惡名不甚。

事實上,大多數流寇反賊被官兵攆著走,並且盲目的擴大人馬,且在一地停留太長時間,糧草補給就會十分困難,被迫選擇以流寇轉戰的方式來分散補給壓力,反而沒有根據地,最終難以成事,不是被滅,就是被其他流寇吞並。

而王須拔在明山縣經營了兩年多,利用地形修建不少軍寨和關口,治內百姓也已經認王須撥為主,而王須撥深知兔子都不吃窩邊草的道理,對明山縣百姓頗為善待,在百姓看來比官府好了太多,反而頗得民心。

所以,來護兒若是被王須撥和魏刀兒帶領十五萬叛軍形成合圍,王須撥再利用明山縣百姓對官兵的痛恨,來護兒若是陷入明山縣百姓的汪洋大海之中,麻煩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