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河谷之戰(2)

在太行山這樣的大山深處,別說靠著長短波發送信息的野戰電台,就是在未來八九十年後,如果沒有基站,什麽3G、4G也只能劃一個小小的叉,收不到野戰電台信息是再正常不過。

川岸文三郎無法詳細獲知七亙村一帶的戰況,心裏卻是並沒有想象的那般著急。近一萬人的野戰部隊,別說中國人的主力被牽制在娘子關一帶,就算真的有一個軍甚至是兩個軍幾萬人又怎樣?上月良夫又不是頭豬?打不過還不會跑?以山炮步兵炮開路,中國人能拿他們如何?

他並不知道,上月良夫是真的變成了烤豬,而他的援軍同樣水深火熱。也快變成烤豬了。

對於“飛雷炮”這種算不上炮頂多就算是拋射器的紅色部隊黑科技,劉浪其實並不是說就抱著極大的信心,希望靠著500來個炸藥包就把河谷中的近3000日軍給打崩潰。

那個奇跡是不可復制的。

這片河谷不像七亙村那邊,其實地勢還是挺開闊的,窄的地方有200來米,寬的地方足有300米,只要躲的遠遠的,炸藥包的威力再大,殺傷力也終究是有限。

可是劉浪忘了,飛雷炮的發射是從山頂往下拋射,射程比平地上要遠的多,攻擊的面也自然要廣的多。

造成的死傷其實也不少,在炸藥包飛舞的前兩分鐘,被炸死炸飛的日軍少說也在300之數,後面才逐漸的少了下來。

不過,給日軍造成殺傷是其一,把日軍炸黃昏才是最重要的。

兩面的山上都各有一個步兵團總共4000多人在向下面射擊,日軍也沒那個膽子就往沒有遮擋的河谷裏竄。

對於這幫進了包圍圈的鬼子來說,想不被炸藥包炸就得躲到只有石頭和灌木的野地裏去,可若是去了那裏,正好成了居高臨下射擊的中國士兵的活靶子。

要麽被槍打死,要麽被炸藥包炸死,日軍必須做出選擇。

新兵怕炮,老兵怕槍。這幫在國內最少接受過一年多軍事訓練並在華北打了最少兩個月仗的日軍還是做出了比較正確的選擇,沒有盲目的往野地裏跑。在經歷了最初的慌亂之後,在中隊長和小隊長的約束之下沿著山路就著山體尋找著掩體躲避,並且還向山上發動反擊。

不過,山體的下部多為光禿禿的石頭甚至連野草都沒怎麽長,任何敢於想往山上攀爬的鬼子都受到了來自於兩面山上紅色部隊的重點打擊。

短短三分鐘內,被生生擊殺在反擊路上的鬼子,不下百人。

或許是池田亮的軍令也起了作用,日寇不再盲目向上反擊,而是以小隊和中隊組織起來瘋狂的構築陣地,隨軍攜帶的擲彈筒也不斷的朝山上的火力點發射榴彈用以掩護自己的步兵。

日軍的擲彈筒不愧是號稱二戰時期日本人所設計出的最優秀一線支援武器,尤其是日軍擲彈筒手幾乎都是最狡猾的老兵,從戰鬥一開始,他們就躲了起來。別看漫天飛舞的炸藥包威勢嚇人,日軍死傷不少,但老兵的傷亡其實並不太大,被炸死或者被射死的日軍多為新兵,尤其是輜重聯隊中隊的那些很少有機會上戰場的二線兵。

幾十具擲彈筒接著炸藥包的硝煙偷偷摸摸朝山上攻擊,對攻擊部隊也造成了一定的傷亡,有兩個重機槍小組就是因為打得太過投入,被擲彈筒偷襲不僅小組成員要麽犧牲要麽重傷,連重機槍都被炸壞了。

這讓兩個步兵團長不由都惱怒無比,不約而同的派出了各自步兵營裏的精銳射手對戰場上的日軍擲彈筒兵進行重點打擊不說,還拿出了自己看家的家當——迫擊炮,追著被發現的日軍擲彈筒兵打。

沒錯,別看紅色部隊窮得叮當響,打一場仗每個士兵只發二十發子彈,但迫擊炮卻還是有的。不說劉浪在哈達鋪送了一批迫擊炮,就是紅色部隊自己,從江西出發的時候,打空了炮彈的山炮都舍不得丟,硬生生地用肩扛手提帶著幾百公斤的那玩意兒跨越了兩萬五千裏,你就知道紅色戰士們對炮有多重視了。

這迫擊炮,紅色部隊每個步兵團少則兩門,多則四門,比曾經時空中的穿著草鞋戴著草帽扛著槍栓用麻繩拴著的老套筒就出川抗日的川軍可是要強得多了。

拿迫擊炮和擲彈筒打,自然是占便宜多了,兩種武器根本不在一個档次上。也就是日軍的擲彈筒多一些罷了。

其實,相對於他們的人數來說,河谷裏的日軍擲彈筒數量其實也挺可憐。

被團團圍在河谷中的有兩個步兵中隊加上四個輜重聯隊中隊,人數高達2500人。如果按照日軍正常裝備,一個步兵中隊三個步兵小隊近200人,按平均每個小隊2具擲彈筒一個步兵中隊擁有6具來算的話,那這一撥兵力高達2500人的日軍最少也會擁有60具擲彈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