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心拔涼拔涼的(第2/3頁)

未來軍神和未來二代領袖看劉浪這個樣子,相視一笑,對於這個來自川軍的上校好感再度增加不少。

尤其是鄧政委,那顆七竅玲瓏心更是盤算起來。這個年輕人,深諳民族大義又極為聰明,更重要的是對紅色部隊有親近感,絕對是可以發展的那一類人。

就算智慧如他,恐怕也不知道,他看重的這個26歲年輕人,其實,早已是他們陣營中的一員。而且,還和那一位相談甚歡。

自從知曉了尖兵中隊已經遇敵,日軍這一次的行軍速度超乎想象的快。總共超過6裏3000米的河谷,小跑前進的日軍前鋒用時18分鐘就快跑完了,而且還是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幾乎已經算是將未來紅色部隊訓練標準拿過來訓練極為嚴苛的獨立團五公裏越野跑的合格成績了。

當然了,這和河谷一片平坦也有關系。

這裏的谷底是一片亂石灘,長不了什麽莊稼,就是零星的長了一些野草,寬不過兩米的甘陶河沿著山勢向北流淌,而山路則沿著另一側的大山,在山腳下蜿蜒向前。沒有上山下山的艱辛,路也比較寬,不光日軍跑得很帶勁,兩輛打頭的94裝甲車更是噴吐著黑煙跑得很平坦。

日軍車長甚至還把頂艙蓋給打開一邊警惕的望著四周,一邊給駕駛裝甲車的車手指路,順便欣賞一下中國太行上的風光。

這一路上,都憋在裝甲車裏,實在快把人給憋屈壞了。當敵人的蹤跡被發現就在幾裏路之前,別說池田亮松了一口氣,其實被自己指揮官一會兒停一會兒走整得緊張兮兮的廣大日軍“指戰員”也松了一口氣。

這玩意兒就像鬼片一樣,其實鬼不嚇人,真正嚇人的是自己嚇自己。

最少,這片有山有水有河流風光旖旎的地方,不會有中國人可怕的子彈。大家這麽跑一跑,有利於身體健康。

而危險,就偏偏來自於他們完全放松警惕看風景的山林中。

太行山的山以石頭山居多,但並不是說石頭山上就不長樹。相反,千百年來少有人跡抵達的太行山脈中原始森林可不少。

尤其是這個時代,工業大風連平原地區都還未吹拂到的中國,太行山基本還是原貌。淳樸的太行山山民們除了從不多的土地裏刨些糧食,還得靠山吃山,從山裏打些野物采些山貨維持生活呢。可不像未來,為了采石能將整座山給挖空就留個大洞,為了伐木賣錢能把整座山都砍成禿子。現在是,古時候是啥樣,現在也還是啥樣。

將河谷牢牢夾在中間的兩座並不高的山從半山腰開始就郁郁蔥蔥,灌木叢生,樹林也枝葉茂盛,實在是再適合隱蔽不過。日軍就算是想上去查看,沒有個十幾二十幾分鐘也休想爬上去。

更何況,為了不暴露,除留了極為少量的觀察哨,三個步兵團主力都在山的一側隱藏,直到日軍開始進入河谷,他們也才悄悄的從樹林中進入各自伏擊陣地。

發動第一輪進攻的,不是步槍,也不是機槍,更不是迫擊炮。

而是獨立團工兵連。

他們這一戰的作戰任務很簡單,用“飛雷炮”把剩余的400多個炸藥包全部投射到河谷中去。

一共八十個汽油桶制作的“沒良心炮”,整段長3000米的河谷,工兵連150號人帶了給他們打下手的129師騎兵營一個步兵連,平均4個人負責一個汽油桶,每個汽油桶相隔大概30米,每門“飛雷炮”的基數為五個7公斤裝的炸藥包。

之所以要工兵連來執行這個任務,那是飛雷炮的下半部分必須得埋在土裏,靠大地來抵消黑火藥爆炸產生巨大的後坐力。精通土木作業的工兵們才是幹這行的好手。

那些將汽油桶往地上一放,就點火開炮的電視畫面,簡直不忍直視。那一炮開出,汽油桶不也得飛上天啊!你以為能將十公斤炸藥包投放至100多米外的力量是白來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懂不懂?物理學走一波?

工兵連的活兒幹的不錯,紅色戰士們學的也很認真。對於這個,雙方部隊主官皆心照不宣。

第一輪進攻,80個炸藥包就沖天而起,從山脊背後二十幾米飛向天空,然後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向河谷中小跑著欣賞風景的日軍腦袋上落下。

帶著厚重隔離板帶著延時雷管的炸藥包最少超過9公斤,在空中以及其不規則的軌跡翻滾著飛舞著往下砸。

看得發現異常的日軍有些發蒙。

中國人,拿石頭砸人了?

“敵襲!”池田亮淒厲的發出一聲喊,就以和他身材極為不相符的敏捷跳下軍馬,一個翻身藏到山路旁一塊石頭背後。

保命第一,也是頻頻看向周圍但從來不是以欣賞風景為目的的日軍少佐可不是白看的,一路上他都在思索萬一中國人打冷槍他該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