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決勝之前(中)

只有到過太行山的人,才會知道太行山山脈的山勢有多險,懸崖峭壁隨處可見,而且山間少樹多灌木,光禿禿的石頭山占了大多數。

站在這邊山梁上看向不過數十米外的另一座山頭,卻不得而過,想過去,要麽深入谷底再攀援而上,要麽,繞行十數裏之遙。

如果說雪花山、乏驢嶺、娘子關、舊關等為太行之出入口要地,那其後的綿綿不絕的太行山脈,才是真正的險地。

許多村莊的居民,一生或許都沒有下山的經歷,因為山勢實在太過險峻,上山下山都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

而七亙村,卻是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正處於群山包圍的一處凹地。山民們沿著山體開辟梯田種植旱地作物為生,歷代山民經歷數百年的努力,梯田層層向下,猶如一個個階梯,從山頂向下看,蔚為壯觀。

而曾經時空中的軍神,現任129師師長劉師長,之所以連續三次在七亙村設伏,破天荒的打破了“用兵不復”的用兵規則,正是因為此處的地理環境。

不是險要,而是重要。

這裏,是石門通過太行山脈連接乏驢嶺再至娘子關的一處要道。

日軍打通乏驢嶺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迂回測魚鎮側擊娘子關後翼,亦有物資運輸的考慮。將物資從井陘縣城再運抵娘子關前線,路程要比自石門(石家莊)過七亙村至乏驢嶺遠了不少。別看山路彎彎,但這一帶的山路可以過馬車,絕對是抄小路必備。

曾經的時空中,因為娘子關主陣地失陷,由右翼迂回的日軍主力並沒有發揮想象中的作用,但其由石門至七亙村的輜重中隊,卻是被386旅連續伏擊三次,被擊斃數百人,算是紅色部隊在山西之戰中亮點之一。

只是因為平型關115師一戰實在太過驚艷,一戰覆滅近千日寇,所以七亙村伏擊戰才不被世人所熟知。人類,其實很健忘,能記得數十年前最強的,就算是不錯了。

可是,歷史,真的就該被遺忘嗎?

劉浪站在七亙村前那條長長的峽谷之上,默然不語。

他的身旁,站著信心滿滿滿臉微笑的未來大將,他們兩人的身後,站著兩排軍官,分別是772團徐團長以及他麾下的三個營長,獨立團團副張儒浩亦帶著獨立團三大步兵營主官站在後面。

除了還尚未抵達的炮兵營長趙二狗以及坐鎮舊關獨立團指揮部指揮特種作戰的俞獻誠,預備在七亙村伏擊日寇的第十八集團軍和獨立團所有指揮官盡在與此。

這亦是他們陪同劉浪前來觀察地形並分配作戰任務,雖然他們此前已經來過不下十遍,這裏的地勢他們都已經熟悉到閉著眼睛都能畫出來,但此次作戰的副總指揮劉團座卻是第一次來這裏。

雖然他們也並不知道,此地的地形,劉浪熟悉程度其實並不比他們差多少,甚至,劉浪還知道,就在他們所站的地方,在80年後,會有一塊高達10米紀念七亙村之戰的紀念牌會高高矗立。

劉浪相信,在這個時空,不用80年後,無論是乏驢嶺還是娘子關或是七亙村,都會有紀念牌高高聳立。共和國,不會忘記,所有為了民族而犧牲的戰士。他們,也不該被忘記。

今天,他就要在這裏,讓日寇同樣對七亙村,銘心刻骨。

在劉浪眼前的這條東至石門,長5000余米,深達數十米,底部寬有四米的峽谷,正是日寇必經之路,無論是其輜重部隊或是其主力,想抵達娘子關後側,除了吃大力丸翻越一道又一道的山梁,那,就只能通過這裏。

這裏,是曾經時空中軍神和未來大將伏擊日寇之地,也是,他劉浪選擇的伏擊日寇之地。

昨天夜間,將舊關防務交由第17師趙壽山中將負責,第772團葉團長為前線總指揮,劉浪就率領警衛排星夜趕往此地。

峽谷兩側的山梁上,依舊保持著原樣,沒有陣地,亦沒有挖掘戰壕,十天過去,依舊還是老樣子。

甚至,看不到一個兵。

但劉浪卻知道,這裏,足足駐紮了4500精兵。

386旅771團2000人,獨立團敢死營、刺刀營、磐石營及炮兵營一半主力皆齊聚於此。比舊關的實力,還要強大的多。

他們,都在800米外的山林之中,只需要一聲令下,不需五分鐘,就能將整個峽谷圍成鐵桶。

“劉團長,獨立團敢死營堵於峽谷之首,刺刀營和磐石營位於峽谷兩側,我386旅772團守於峽谷之尾,這樣的安排你看如何?”站於劉浪之側的未來大將指著地勢向劉浪征詢意見。

他雖然是這次作戰的總指揮,但獨立團卻是派出了三個步兵營及半個炮兵營以及六百壯丁,兵力其實還占了大頭,再加上劉浪才是這個計劃的主導者,作戰計劃自然得劉浪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