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第2/2頁)

作為人類軸心時代東西方兩大文明中心的中國和希臘,都為人類文明寶庫作出過重大貢獻。如今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世界各民族、各國家在其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一定會要求發展其自身的文化,經濟全球化必將為文化多元發展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新的軸心時代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將不是各自獨立發展,而是在相互影響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作為自古至今文明血脈未曾中斷的古國,中國和希臘必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2011年,希臘駐華使館表彰為傳播希臘文化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學人,本人忝列其中;2013、2015年,本人前往古希臘文明的發生地,在希臘和土耳其,參觀了雅典、斯巴達、克裏特、邁錫尼、科林斯、梯林斯、愛庇道魯斯、涅米亞、阿爾哥斯、美塞尼亞、奧林匹亞、德爾斐、拜占庭、特洛伊、阿索斯、以弗所、帕加馬、米利都、迪迪瑪、埃吉那、科斯、錫拉(今聖托裏尼)、哈利卡納蘇斯(今土耳其博德魯姆)等地的文化遺址,並且專門造訪了修昔底德和希羅多德的出生地,考察了馬拉松戰役、溫泉關戰役、薩拉米斯戰役、派羅斯戰役、美塞尼亞戰役、拉德戰役以及科林斯地峽、勞裏昂銀礦、伊奧尼亞、埃奧利斯、蘇尼昂海角、攸洛塔斯河、馬爾馬拉海等重要歷史遺址,暢遊愛琴海,橫渡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當地學者和民眾展開廣泛的交流,收獲頗豐。實地考察對於準確理解和譯注古典著作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在自己學術成長道路上不斷給予我精心指點和熱情關懷的諸位恩師,尤其是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李永采教授(1933—2013)、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興運教授和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王敦書教授,三位老一代歷史學家分別是我攻讀本科、碩士和博士時期的導師;自己多年來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諸位恩師的心血。另外,衷心感謝本書的責任編輯——北京世紀文景公司李頔女士、馮慧敏女士付出的辛勤勞動。如今本人譯注的古希臘三大史學名著都已奉獻給中文讀者。國外的一些大學和研究機構也有收藏。限於時間和水平,譯文質量距離自己的期望還相差甚遠,書中不妥或錯誤之處勢所難免,懇請海內外廣大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徐松巖

2017年4月於西南大學四新村


[1] 謝先生1980年去世,1978年的譯本應該是他生前最後的校訂本。

[2] 參閱謝譯本,譯者序言,第39—40頁。

[3] Thucydides,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translated by Rex Warner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M. I. Finley,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2.

[4] 分別於2004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5] 部分譯文還參考了魏朝勇:《自然與神聖:修昔底德的修辭政治》(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附錄二、三的譯文(見該書第215—2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