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羅斯袋形陣地(第3/8頁)

2

3月30日,剛剛肩負著特別使命從美國來到英國的伯納德·巴魯克,乘車離開倫敦,穿行在春天綠意盎然的英國鄉間。沿途,丘吉爾對他動情地談論著他那兩個親愛的朋友,羅斯福和哈裏·霍普金斯。

幾天前,霍普金斯來到巴魯克在華盛頓索爾海姆酒店的套房,暗示了羅斯福和丘吉爾之間在戰後將面臨的很多問題。霍普金斯說,無論是他,還是美國駐英國宮廷大使約翰·懷南特,都未能使首相改變立場。羅斯福想知道,巴魯克是否可以去試試對他的老朋友施加影響。

巴魯克前去拜會總統,想得到更明確的指示。但是,一開始羅斯福似乎更想談論“日出”行動以及俄國那毫無理由的多疑反應。最後,羅斯福談起了正題。他想讓巴魯克去見見丘吉爾,研究一下“與和平有關的各種問題”。巴魯克試圖得到進一步的詳細指示,但卻徒勞無功,因此,他覺得總統“幾乎已經疲乏得無力做出決定”。不過,羅斯福在一點上是明確的。“如果英國人把香港歸還給中國,”他說,“那將是一個重要的舉動。”巴魯克並不同意這一看法,不過,他當然還是會把這一意見轉告首相。

“需要我寫封信給溫斯頓嗎?”羅斯福問道。

“不需要任何信件,”巴魯克明智地說,“您將來可能會矢口否認的。”

從斯退丁紐斯、阿諾德、萊希和金那裏得到簡要說明後,巴魯克乘坐總統的私人飛機飛到了英國。總統把這架飛機昵稱為“聖牛”。此刻,在前往首相鄉間別墅的路上,巴魯克問丘吉爾:“關於為難您的那些人的傳聞是怎麽回事?”接著,他談起了首相反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問題。丘吉爾回答說,他認為這個組織沒用。

“它會有什麽危害嗎?”

“不會,但也不會有什麽好處。”

“那麽,如果它不會有什麽危害,為什麽不讓總統做他希望做的事情呢?”

還沒到鄉間別墅,丘吉爾便表示支持總統——因為總統畢竟是支持他的。

然而,丘吉爾剛剛收到了艾森豪威爾發給他的一封無線電報。他認為,這份電報顯示了,艾森豪威爾根本沒有意識到戰後俄國的威脅。在這之前,丘吉爾曾打電話給艾森豪威爾,質疑繞過柏林一事是否明智。這封電報就是對這一電話的回應。在回復中,艾森豪威爾重復了以往的論據,再次強調了他的決定:把柏林留給斯大林,而他則只是向東進軍,“同俄國人會師或拿下易北河戰線”。

幾乎與此同時,英國軍隊的指揮官們收到了一封更加令人不安的信。由於他們的英國同行嚴厲地指責艾森豪威爾的新決定,這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於此事所作的答復。信中斷然聲稱:“在為了盡早摧毀德國軍隊或他們的抵抗力量而采取的措施方面”,艾森豪威爾是“最好的裁判”;他的戰略觀念是“合理的,因為他總的觀點是要盡快地摧毀德國,所以應該得到完全的支持”。毫無疑問,美國的指揮官們是在堅定地,甚至是挑釁地支持艾森豪威爾。

在蘭斯,艾森豪威爾仍在就他為什麽決定不攻占柏林一事向馬歇爾解釋。這不是“根本戰略的改變”。(6)柏林本身“已不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目標”。而且,他說道,集中兵力向德國首都南部發動新的進攻,“與分散行動相比,將更加迅速地導致柏林的陷落”。

在對蒙哥馬利談到柏林問題時,艾森豪威爾甚至更為明確,他發電報說:

……對我來說,這個地方(柏林)只不過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我從未對其有過興趣。我的目的是摧毀敵人的軍隊和它的抵抗力量。

第二天,即3月31日,丘吉爾給英國指揮官們寫了一份備忘錄。備忘錄指出,他們未征求他的意見,就給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去了一封極其感情用事的電報,而且其中有諸多前後矛盾之處。他說,他完全同意他們的觀點,但是又指出:“我們只有四分之一的部隊去攻打德國,因此,自1944年6月以來,形勢已有了顯著的變化……簡而言之,我們的電報為美國參謀長們提供了很多爭論的可能性,將導致他們猛烈地進行反駁。”

在這份備忘錄派發之前,丘吉爾收到了一份復本,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對艾森豪威爾表示強烈支持的一封富有攻擊性的回電。閱後,他在備忘錄上又加了一句:“又及:以上是我在看到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回電之前口授的。”

他還就艾森豪威爾前一天的電報發了一封回電。回電中,他以卓越的洞察力逐條反駁了艾森豪威爾的論據——在後來著書時,丘吉爾刪去了電文的最後幾句話:

……我不明白為什麽不跨過易北河會成為一個優勢。如果敵人的抵抗真的會像您顯然所希望的那樣削弱下去,那麽,我們為什麽不跨過易北河,盡可能遠地向東方挺進呢?當南部的俄國軍隊似乎肯定要進入維也納並征服奧地利之時,如果我們故意把柏林讓給他們——即使我們完全可以拿下它,那麽將產生極為嚴重的政治後果。這二者將加強他們本已非常明顯的信念,即一切都是他們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