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質準備德國(第3/4頁)

6個3000馬力型大隊的駐地如下:

6000馬力型的大隊將駐在施泰因洪德爾、迪默、施魏齊納及普芬爾湖。

在每個駐地上有一個補充站,站上物資由二線軍需倉庫補充,每個補充站的任務是負責供應一個大隊的物資。由於每個大隊的裝備是同類型的,所以這一任務較易完成。

每個作戰基地的燃料和滑油倉庫足夠保證在該基地著陸的任何空軍部隊30小時的飛行,武器和彈藥足夠供5次每次30小時的飛行。由於供獨立空軍用的基地供過於求,實際上它們能提供10次每次40~60小時飛行所需的物資,在燃油和滑油倉庫貯有約50000噸汽油和2500噸滑油。

為了補充炸彈,經計算,每架飛機每次飛行平均消耗1、2或3噸炸彈,視飛機為2000、3000或6000馬力而定。據此,算出獨立空軍每次飛行需3100噸炸彈,而在作戰基地有30000噸。

在二線倉庫裏有足夠的燃油和滑油保證整個獨立空軍飛行100小時,炸彈可供20次飛行之用。這被認為是充足的供應可供至少進行30天的戰爭,在此期間,彈藥工廠每天可生產3000至4000噸炸彈。在戰爭爆發時,那些常備不懈的大隊可以根據收到的密令立即采取行動。

作戰基地的維修人員是就近征召的,二線倉庫的人力和運輸工具都是自己解決。每個大隊平時的學習就是訓練飛到自己的作戰基地去,這樣每個大隊的人員對自己的基地路線就非常熟悉了,尤其負責供應勤務的更是如此。

羅伊斯將軍的想法是,在戰爭爆發初期,獨立空軍不需要任何警告就進入敵國的領土,用最大的強度攻擊敵人,讓敵人沒有準備和喘息的機會,而自己本身也不停頓,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力量進攻,獲得最大的效果。

在物質上已是萬事俱備,再加上有條不紊的準備,使獨立空軍在一聽到命令時就能一躍而出。在精神上,羅伊斯將軍特別注重給全體人員灌輸任務的重要意識。各個隊伍的全體人員都具有同樣的不可撼動的起決定性作用的信心,所有這些人員都深深感到他們自身任務的重要,這一任務肯定都是充滿危險的,需要承受最大的犧牲,要有最勇敢的自我克制精神。

飛機是大型的飛機,這時機長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在機上的任務就像艦上的海軍指揮官一樣,保證機組人員有良好的紀律和協調配合。

為使全體人員更深刻地具有集體行動的觀念,戰鬥轟炸支隊被指定代替中隊為戰術單位。根據1930年的《士兵行動須知》,戰鬥轟炸支隊必須整體使用。支隊的編隊隊伍一直保持一樣——中隊縱隊的上階隊形。中隊長位於中隊的中心,支隊長和中心中隊的中隊長在一起,編隊中央的標有支隊長標志的飛機是編隊長機。由於需要的機動動作很少,只需規定很少的信號。主要的信號是:(1)變密集隊形(正常隊形)為疏開隊形(以減少防空火力的危害)或相反;(2)將橫隊變為縱隊以改變航向,或相反。

基本原則是戰鬥轟炸支隊必須不受敵人數量的影響而全神貫注地投入戰鬥。一旦發現敵人,不管它的攻擊方法如何,支隊都要保持航線和隊形,等敵人一進入射程就對其射擊。這種戰術符合下面不可改變的事實:戰鬥轟炸機在速度和機動性上是比不了攻擊的驅逐機部隊的,因為它沒有辦法進行激烈的戰鬥,為避免戰鬥而采取的任何機動活動都是沒有的。但是既然支隊不管怎樣都必須投入戰鬥,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以最有利的態勢去面對戰爭,這就是保持原來隊形不變,這種隊形能讓每架飛機在抗擊敵人的進攻時與其他飛機合作。因此,當攻擊的飛機接近時,支隊能做的只有保持好隊形,鎮靜地按原來的路線飛行。

保持隊形是支隊對付敵人攻擊最好的防禦措施,這一認識已經深深地刻在所有飛行人員心中。即使在和平時期,經過最簡單短暫的訓練後,就要求進行編隊飛行。在戰時,沒有最緊迫的理由就脫離編隊就被認為是臨陣脫逃。《士兵行動須知》對戰鬥轟炸支隊將要執行的任務做了詳細描述,支隊必須竭盡全力地去完成它。

航空兵部隊返回機場後,要盡快地準備好再次起飛。前面講過,在動員時飛行人員增加了一倍,所以新的機組要隨時做好起飛準備,總的想法是使飛機得到最充分的使用。飛機一著陸,機械員小組便迅速接收飛機,加油、裝炮彈和掛炸彈等,使飛機快速進入再次起飛的狀態,必要時換上新機組。

每個支隊都有一架備用飛機,在戰鬥損失或遭到損壞而失去戰鬥力的情況下,支隊也可以只起飛4架飛機。但如果戰鬥損失使得支隊的兵力少於6架飛機,大隊長有權減少支隊的數量,以使支隊的兵力保持在最小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