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空戰(第2/3頁)

我再講一點巴斯蒂科將軍的話,在這樣做時,他不會犯錯,但是現在他卻錯了,因為他等了很久才使用必要和最靈驗的方法使敵人的獨立空軍不能行動。

我為我的同行的奇怪論據感到不解,為什麽較強的獨立空軍放棄自己的矛刺去躲避針刺,並去尋找一個不可能找到的敵人呢?為什麽尋求交戰是使敵人空軍不能行動的必要和有效方法,而敵人卻總能輕而易舉地避開呢?依我看,如果較強的獨立空軍的指揮官在針刺的情況下就失去耐心,則說明他的神經發育不全,不能勝任這個職務,最好還是回家種菜去。

在這篇文章中,巴斯蒂科將軍已經覺得無中生有不是嚴肅的事了,就寫道:

我曾說過,必須要尋求戰鬥,但我曾說過需要尋求戰鬥的空軍必須在廣袤無垠的很可能什麽都找不到的天空中去尋找戰鬥嗎?難道我可能講出這種幼稚無知的話來嗎?

我真的不願意把巴斯蒂科將軍看成白癡,但我感到不解的是:尋求一場沒有確定目標的戰鬥是什麽意思呢?就是必須去尋找一場找不到的戰鬥嗎?這篇文章中還有更讓人不解的:

我重申,必須認為這種戰鬥是空中鬥爭概念的頂峰:我鬥膽斷言,獨立空軍如不這樣認為,必將降低它的戰鬥能力,更會降低它的進取精神。

這樣說來,空戰概念的頂峰應是這樣的戰鬥,它是由沖突造成的,對於這種沖突,較弱的獨立空軍能輕易避免,較強的空軍若不是白癡是不會故意去尋求戰爭的。

為了支持他的論點,巴斯蒂科將軍自信地引用了一位作者的話,這位作者認為,占有優勢的獨立空軍必須去尋求戰爭,以便盡快摧毀敵人基地的主要障礙。

巴斯蒂科將軍在該文結尾時,再一次重申他的觀點:

在每種情況下,就具體進行空中戰爭而言,這種戰鬥必須認為是鬥爭的卓越行動。

然後,也許他想起前面曾講過故意去采取這種卓越的行動是幼稚無知的,所以他又說:

尋求戰鬥的方法將取決於可能發生的情況。在各種方法中,對敵國重要中心轟炸和施放毒物被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最有效的。

我正不知道有什麽好的可采用的方法,只好滿足於他稱為最有效的那種方法。根據巴斯蒂科將軍的描述,為了逼迫敵人參加我方需要的戰鬥,較強的空軍要對敵人重要中心進行轟炸及投放毒氣來激怒對方,較弱的空軍被激怒,做了較強的空軍希望做的事情,它那些處在受威脅的重要中心和較強的獨立空軍之間,於是沖突開始,戰爭爆發,而較弱的一方將會被擊敗,隨後較強的一方便可隨心所欲地轟炸敵人的重要中心和施放毒物。

當然,這一切有可能發生,但除非較弱的獨立空軍司令官像那不勒斯人講的白癡那樣。我寧可把敵人想象得很壞,也從不將他們看成很友好,所以我不同意巴斯蒂科將軍的話。如果一支較強的獨立空軍正對我們的重要中心轟炸和施放毒物,我們不能讓我們較弱的空軍去送死,相反,我們要用它去轟炸敵人的重要中心和施放毒物,我們越弱小,越需要更猛烈、緊張的活動,首先我們要避免那些消極思想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也說明了,不管較強的還是較弱的獨立空軍都不應該采取守勢。強者因為使自己免遭攻擊而放棄進攻而處於不利地位,弱者則是為避免戰鬥而走向自殺。

不管什麽情況,不管怎樣去躲避,這些都是沒用的,二加二只能是四,不會等於三或五。值得高興的是,我覺得巴斯蒂科將軍已經相信我的論點了,因為他在講到海戰時這樣寫道:

在海上鬥爭中,防禦需要有兵器的優勢。均勢是不夠的,因為現代海軍部隊的高速度及隨之帶來的突然攻擊的可能性使得要有一支較強的兵力才能抵禦它們,劣勢的,甚至均勢的兵力都是不行的。海上防禦實質上並不意味著節約兵力,毋寧是兵力的更大消耗。

以後我還要分析海上作戰的概念,現在我願意指出,若把上述引文中的“在海上”、“海軍”及“海上防禦”換成“在空中”、“空軍”、“空中防禦”,就可以證明我的結論是正確的。這樣的名詞代替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就連巴斯蒂科將軍也承認現代空軍部隊行動速度比海軍部隊快得多,他們也會發動突然攻擊。如果防禦要在兵器上居於優勢,需要更大的兵器消耗,我想請問誰會這麽無知采取空中守勢呢?因此,最好一直、隨處實施進攻行動。二加二始終等於四,不會有別的答案。

巴斯蒂科在他文章之外說了一段很令我吃驚的話,他說一支較弱的獨立空軍只能聽憑敵人的擺布。這並非如此,相反,我始終相信並堅持認為一支較弱的獨立空軍很有可能打敗一支較強的獨立空軍,條件是它的進攻行要更加猛烈、機智、緊張,就可彌補力量上的差距。但在戰爭中不管發生什麽情況,各方都盡量使自己變得強大,我始終表示:“做做好事吧,不要讓任何空中力量放棄進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