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第4/4頁)

如果敵人非常謹慎,躲過我方的埋伏,而強迫我方在公海進行戰鬥,那麽我方就要部署好利布爾納艦的作戰線,但不能像陸地戰場那樣布置成直線,而要布置成類似於兩翼朝前,中央向縱深處後退的海灣狀。

如果敵人要強行突破我方的作戰線,他們便有可能會陷入我方的戰陣而被殲滅。所以,一定要將精銳艦只和兵力配置在兩翼,因為它們所體現的是我方所擁有的實力,也是整個部隊的精華。

十六、此外,艦隊一定要始終停靠在寬闊的深海一側,而將敵人的艦隊擠壓到海岸邊上去。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讓對方失去快速攻擊我方的機會,而我方則可以利用有利條件發起進攻。

實踐證明,在類似的海戰中,以下3種武器對贏得勝利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撞柱(攻城方木)、鐮鉤篙和鉞。

撞柱和橫桁差不多,是用粗繩索吊起的細長方木,頭尾兩端都包有鐵皮。在艦船靠近敵軍艦船時,不管是在它左側還是右側,都可以使勁地推動這根撞柱,如同攻城槌一樣。這個時候,撞柱便會結結實實地將敵軍的水手撞倒,甚至可能會鑿穿敵艦的船體。

鐮鉤篙是一種非常鋒利的鐵器,彎彎的像把鐮刀。它牢牢地裝在很長的篙杆上。我方的艦員可以用它出其不意地割斷敵艦掛著橫桁的繩索。一旦敵艦的帆掉下來,那麽敵艦行動就會遲緩,甚至一動不動。

鉞是一種雙面都有又寬又鋒利的刃的斧子。在雙方激烈交戰之際,富有經驗的水兵或者軍士坐上小船,用其悄無聲息地割斷敵軍的舵繩。如此一來,這艘敵艦便瞬間成為解除了武裝、喪失任何戰力的民用船。因為,一艘艦船如果沒有了舵,還能指望它做些什麽呢?

現在,在多瑙河上,每天都有巡邏艇像流動崗哨一樣在執行警戒任務。對於這類艦船,我不再多談。因為,既然一種東西已經在使用了,其在技藝方面也就較為先進,沒有必要從古老的書籍中去尋找改善和提高的辦法。


[1] 亞克興角海戰發生於公元前31年,是羅馬內戰中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安東尼在海上的一次決戰。羅馬終身獨裁官愷撒被布魯圖和喀西約陰謀刺殺後,其繼承人屋大維,於公元前43年年初與安東尼、李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進軍羅馬,改組政府,獲得5年內處理國家事務的全部權力。他打著“為愷撒復仇”的旗號,處死大批元老和騎士,並於公元前42年秋在菲利皮之戰中擊敗布魯圖和喀西約軍。

[2] 克羅地亞的一個地區,包括亞得裏亞海沿岸的達爾馬提亞群島和附近1000多個小島。

[3] 即今之紮達爾,亦稱薩拉。

[4] 按古羅馬歷,每月中的1日,當滿月之時為望日,在3、5、7、10月為15日,在其他各月為12日。

[5] 這是一顆裹著強勁風暴的最有威力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