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墨索裏尼的垮台

在大戰初期,有連續三年之久,每當夏天到來,德國人就在歐洲大陸上發動大規模的攻勢。現在,到了一九四三年,形勢卻倒轉過來了。

那年五月初,曾經一度橫行北非的一支軸心勁旅的殘部在突尼斯被俘,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下的英美軍隊下一步顯然就要進攻意大利本土了。正是這種惡夢,曾經在一九三九年九月使墨索裏尼坐臥不安,也曾經使墨索裏尼遲遲不敢讓意大利參戰,直等到毗鄰的法國已被德國人征服,英國遠征軍又被趕到海峽對岸。現在,這個惡夢又來了,但這一次,它很快成為現實。墨索裏尼本人心力交瘁,幻想破滅;被這種惡夢嚇得膽戰心驚。在他的人民和軍隊中間,普遍存在著失敗主義的情緒。工業城市米蘭和都靈發生了大規模罷工,饑餓的工人為了「面包、和平、自由」而舉行示威。威信掃地的、腐敗的法西斯政權正在迅速瓦解中。當齊亞諾伯爵於這年年初被解除外交大臣的職務,而被派到梵蒂岡去作大使時,德國人就懷疑他到那裏去是想與盟國單獨議和,正如羅馬尼亞的獨裁者安東尼斯庫已經在慫恿的那樣。幾個月來,墨索裏尼不斷向希特勒呼籲,要求他同斯大林議和,以便把德國軍隊調到西方,和意大利軍隊一起,共同防禦在地中海上的英美軍隊的日益增長的威脅,以及他認為正在英國集結、準備橫跨海峽入侵大陸的英美軍隊的日益增長的威脅。希特勒認識到,此刻又是需要同墨索裏尼舉行會談的時候了,應當給這個意志消沉的夥伴打打氣,使他挺起腰杆來。這次會談於一九四三年四月七日在薩爾斯堡舉行,雖然意大利領袖到會時下定決心要實現自己的主張,或者至少要談出自己的主張,但是,最後他卻又一次屈服於希特勒的滔滔不絕的詞令之下。後來希特勒向戈培爾談到了他取得成功的經過,戈培爾把這件事寫在日記中:

由於作了一切可能的努力,他成功地把墨索裏尼又推回到原來的軌道上——意大利領袖完全改變了主意——希特勒認為,當墨索裏尼到達這裏走下火車時,他看來很像一個心勞力竭的老人,而(在四天以後)離開這裏時,又是精神奕奕,對於什麽事情都有了準備。但是,實際上,墨索裏尼對隨後即將迅速連續發生的事件,並未作好準備。五月間,盟軍占領突尼斯,接著在七月十日,英美軍隊又在西西裏勝利登陸。意大利人十分不願意在自己的本土上發生戰事。不久,希特勒獲悉意大利軍隊已經處於他在最高統帥部向他的顧問們所說的「崩潰狀態」。(希特勒於七月十七日在一次軍事會議上說)只有采取像斯大林在一九四一年或法國人在一九一七年所采取過的那些野蠻的措施,才能拯救這個國家。必須在意大利成立某種法庭或軍事法庭,來清除不良分子。

他再一次把墨索裏尼找來討論這件事。這次會議於七月十九日在意大利北部的菲爾特雷舉行。這正好是兩個獨裁者的第十三次會談,會談的情況同不久前舉行的幾次一樣。飯前三小時、飯後兩小時,都是希特勒一個人在說話,墨索裏尼在一旁恭聽。這個狂熱的德國領袖竭力想使他這位有病的朋友和同盟者的頹喪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但是並未收到很大效果。他說,他們必須在各個戰場上繼續作戰。他們的任務不能留給「下一代」,「歷史的聲音」還在呼喚著他們。如果意大利人打下去,西西裏和意大利本土是能夠守住的。更多的德國軍隊會來增援他們。不久便有一種新式的潛水艇參加作戰,它要給英國來一個「斯大林格勒」。

施密特博士覺得,盡管希特勒許了諾言,誇了海口,當時的氣氛還是低沉已極。墨索裏尼實在勞累過度,對他的朋友的長篇大論無法聽進去,最後要求施密特把筆記給他看。會議正在進行期間,傳來了盟軍飛機第一次在白晝對羅馬大肆轟炸的消息,意大利領袖的絕望心情更加深了。

本尼托·墨索裏尼還不到六十歲,卻已非常疲憊衰老。他曾在歐洲舞台上昂首闊步了二十年之久,這時已到了智窮力竭的地步。回到羅馬時,他發現情況比第一次大轟炸所造成的結果嚴重得多。他面臨著法西斯黨統治階層內部他的某些最親信的追隨者、甚至他自己的女婿齊亞諾的反叛。而且,在這種反叛的幕後,有著一個連國王也包括在內的更廣泛階層的人物所策劃的、企圖推翻他的陰謀。

以狄諾·格蘭第、朱塞佩·波太伊和齊亞諾為首的那些法西斯謀反頭子,要求召開法西斯黨最高委員會。自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以來,這個委員會一直沒有召開過會議,而且它一直是一個完全聽命於領袖個人的有名無實的機構。委員會終於在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夜間召開了會議,墨索裏尼在作為獨裁者的生涯中第一次發現自己由於把國家引入災難而成為猛烈抨擊的目標。委員會以十九票對八票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恢復有一個民主議會的君主立憲制。決議還要求把軍隊的全部指揮權重新交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