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弄玄虛(第2/2頁)

日軍連叢林都沒得待了,一直被趕到灘頭登陸點,兩名指揮官陣亡,雖然還保有三分之二的軍官和560名士兵,但其中只有200人有戰鬥力。

林昭趕緊向拉包爾方面發出急電,要求予以增援。這時百武卻接到參謀本部的指示,讓他優先考慮瓜島——日軍大本營已經認識到,他們無法同時堅持在新幾內亞和瓜島進行的兩場大規模作戰,於是決定犧牲新幾內亞的作戰優先權,林昭的急電只落得個無人問津的下場。

直到四天之後,仍舊由佐世保海軍陸戰隊派出的770名援兵才到達拉比,不過這添油式的一點點兵力,對改變戰局毫無助益。經過一星期的激戰,林昭部隊打到彈盡糧絕,仍未能撕開盟軍的防禦陣地,只好乘驅逐艦撤離。

日本海軍陸戰隊拋下了600多具同伴的屍體,在追擊過程中,“飛行堡壘”還擊沉一艘日軍驅逐艦。“敵人落入圈套,結果是很悲慘的”,麥克阿瑟在發表的公報中如是說。

這是麥克阿瑟在太平洋戰爭中取得的第一個勝利,也是盟軍第一次粉碎日軍的兩棲進攻。在拉比防守戰前,麥克阿瑟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即究竟把後續援兵投在哪一邊,是新幾內亞還是米爾恩灣,現在既然打退了日軍對米爾恩灣的進攻,答案不言自明。

29日,麥克阿瑟向歐文·斯坦利防線投入了澳七師的兩個營。原先防守“魔鬼山”的兩個澳軍營,一個被替換下來,另一個已被擊潰。

北非戰場打的是沙漠戰,“魔鬼山”是叢林戰,二者有著明顯區別,面對擅長叢林戰的堀井支隊,即便澳七師這樣的精銳也顯露出了不適應。9月5日,日軍突破澳軍防線,接近山脈的隘口,也是科科達小道最陡峭的部分——“大豁口”。

“大豁口”海拔高達2500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當澳軍後退時,墻一樣的叢林山坡又成了“和日本人一樣難以對付的敵人”。到9月6日,澳七師的兩個營,一個損失了一半兵力,另外一個打得僅剩下一個連。

已經累到“半死不活”的日軍,竟然還擁有如此強悍的攻擊力,讓麥克阿瑟驚詫不已,同時澳軍屢戰不勝,連澳七師都難取佳績,又讓他深感失望,以至於都“不太相信澳大利亞部隊的戰鬥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