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序(第4/4頁)

“飛機已進入轟炸靶場。開始奏樂。”

“明白,”那位技師一面回答,一面扣緊激光地面指示器上的扳機。“已瞄準目標。”

“飛機報告已捕捉到目標——正在待命……”通信人員說。

在地下掩體的另一端,一位軍官正注視著鎖定那架進入靶場的入侵者式轟炸機的電視攝像機。“投彈。我們看見炸彈利落地脫離彈架。”再過一會兒,他要用那架跟蹤A6轟炸機的A4天鷹式戰鬥轟炸機上拍攝的照片來與這個場面核對。很少有人意識到從飛機上投彈的動作竟然如此錯綜復雜並具有潛在的危險。另外還有一架攝像機在跟蹤下落的炸彈。

“尾翼運動正常。來了……”

架設在那輛卡車上的是一台高速攝像機。他們非得用這種攝像機不可,因為炸彈飛落的速度太快,沒有人能看清首次試投的整個過程。但是,當低沉的爆炸聲傳到地下掩體時,操作員已經開始倒帶,然後采用一次一幀的方式重放。

“好,炸彈來了。”炸彈的彈頭在卡車上空四十英尺處出現。“它是怎麽引爆的呢?”

“采用可變定時引信。”一位軍官答道。可變定時就是指引爆時間是個變量。炸彈彈頭上帶有微型雷達發射接受機,到了與地面相隔一定距離時,會按預定程序自動起爆。這一次定的是五英尺,也就是說,幾乎就在它擊中卡車前的一刹那間起爆。“看來角度也正好。”

“我原來就說會成功的,”一位工程師平靜地說。他曾建議,既然這實際上是一枚千磅炸彈。雖然稍微重些,但由於合成纖維彈殼的密度減小,所以可以達到相同的彈導性能。“起爆。”

與高速拍攝的爆炸情景類似,屏幕上先是一片白光,接著是黃光,繼而又是紅光。當從高爆炸藥裝置中迸發出來的膨脹氣體在空氣中冷卻時,屏幕上又變成一片黑色。這時看見的是一片沖擊波:空氣被壓縮到密度比鋼鐵還高、運動速度比子彈還快的程度。沒有任何壓縮機能產生同等的效果。

“我們剛剛毀掉了一輛卡車。”這句話簡直是多余的。幾乎四分之一的車身被直接砸進一個直徑約二十碼、深一碼的坑裏。剩下的部分像彈片一樣被猛然平拋出去。一位技師認為,這枚炸彈的威力實際上與恐怖分子放在小汽車中的那種大型炸彈相差無幾,但投放炸彈的人卻要安全得多。

“見鬼——我可沒有想到會這麽簡單。你是對的,厄尼。我們連自動引導頭的程序也不必重編了。”一位海軍中校說。他想,他們為海軍節省了一百多萬美元。但是,他的想法並不正確。

這是一個重大事件的開端。事實上它還沒有完全展開,而且也不會迅速告終。眾多的人員在不同的地方四處奔忙,從事他們錯誤地以為自己已經明了的使命。要是這樣倒也好。瞻念前景,令人不寒而栗。今天早晨所做的決定將產生超出原先預料和臆想的種種結果——而且一旦做了決定,還是不知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