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2/2頁)

也許,這些士兵太年輕,不太關心我們可以為後世的人們記錄些什麽。他們滿足於把自己在突擊行動中所扮演角色的一些真相擱在心裏。因此,有關偵察營官方的機密性質和士兵們強烈的自律意識,使得突擊行動的關鍵資料一直隱藏在公眾視線之外。

再者,以色列軍方甚至也從來沒有嘗試去詳盡而精確地記錄這個事件,以及突擊行動中偵察營所扮演的角色。個中緣由不僅多種多樣,而且錯綜復雜。我也只是略知一二。其中之一是偵察營的指揮官約尼在行動中犧牲,群龍無首的偵察營在這之後只做了簡短的、不甚充分的情況匯報,並且也沒有記錄。會議之後,軍官們就急匆匆地繼續確認和承擔起偵察營當時所面臨的重任。到了第二天,他們就已經把恩德培事件拋在腦後了。以色列國防軍也沒有人努力地去留存一些有關偵察營的行動細節。一個例外就是,軍事歷史档案部門對行動作出了自己的描述,但沒有采用偵察營內部人員所提供的真實信息。他們收集的資料非常有限,從整體上看也不太可靠、不太精確。

結果就是,恩德培突擊行動中主要的戰鬥部隊所發揮的作用基本上沒有被記錄。實際上,關於偵察營在突擊行動中的作用,以及陣亡指揮官的角色,僅限於士兵們的個人記憶。這些記憶從來沒有被記錄、收集過,也從來沒有被整理、分析過。隨著時光的流逝,它們也在慢慢地褪色。

正是基於這種情況,我和其他家人開始著手修復這段記憶。我們去采訪那些參與過恩德培行動的士兵和軍官,並做了錄音。開始的一些采訪由我哥哥本傑明和父親本齊翁·內塔尼亞胡教授完成。後面的主體工作由我繼續完成。

因為我既是約尼的弟弟,同時也是偵察營的一位老兵,所以這些偵察營的隊員們都很願意對我敞開心扉、坦誠相告。事實上,很多隊員在面對麥克風分享他們自己眼中的這段故事的時候,真的是太過激動。信息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收集起來。隊員們的描述一個接著一個,而最後浮現出來的是一個蘊含著無窮能量的傳說。這個傳說,融合了恩德培行動的點滴細節和約尼在生命最後的悲壯時刻。當然,這也是無法在軍事档案中找到的。因此,我的描述開始有了輪廓。

本書在1991年以希伯來語首次出版,成為當年的暢銷書之一。它用大量的篇幅,記錄了在救援過程中偵察營及其指揮官約尼的故事。十年之後,我在瀏覽這個英語翻譯版本的時候,查閱了很多關於突擊行動的新資料,並且又重新向相關的人員和機構核對了幾千頁的錄音整理稿。我不禁為自己原始作品的精確性而感到震驚,盡管其中有幾個次要細節需要修改。為了糾正作品首次出版之後發現的幾處錯誤,以及幾個有爭議的細節,我覺得有必要增加一些我采訪過的人員的語錄和幾個注釋。否則,《約尼的最後一戰》就和原始的希伯來語版本並無二致。

作為偵察營曾經的一份子,除了收集資料的便利外,這個角色本身也對我的寫作有所幫助。關於偵察營的運作情況、思維模式以及準備過程和執行命令的方式等第一手信息,使得我有了一個局內人的視角去看待這樣一個恩德培救援行動是如何被組織起來並且被成功執行的。關於這個故事的“內幕”還有:約尼不僅是我的哥哥,還是我在部隊服役的大部分時間裏的上司。我和領導救援部隊的軍官之間所具有的親密關系,並沒有為作品帶來額外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寫作視角。只有去熟知主要決議和行動背後的個人因素,包括他們的動機,我們才可以理解類似事件的來龍去脈。

像恩德培救援行動這樣的驚世壯舉,需要一些特立獨行的個人英雄,或者是那些能夠在關鍵時刻真正超越自我的人。沒有這樣的人,恩德培行動(以色列政府為了紀念約尼而將該行動命名為“約納森行動”)將會是天方夜譚。

“以色列軍隊的精英都在這裏……這種人跟我志同道合,”約尼作為一名初級軍官加入偵察營之後不久,他這樣寫道。“有著主動性和驅動力的人,願意在必要的時刻去打破常規。他們不會固守一個解決方案,而是不斷地尋找新方法、新答案。”這是約尼對同在偵察營效力的軍人的看法。在他寫下這段話之後沒幾年,他就帶領著這幫人奔赴恩德培。這是那些士兵們的故事,也是那位指揮官的故事。

伊多·內塔尼亞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