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孫氏太極

不在圈中,永遠無法懂得圈子的生活方式,對於世家,趙無極很陌生,不知道他們是一種什麽樣的生活形態,行事風格如何?見孫如海一臉猶豫的樣子,不由出言問道:“不過什麽?”

孫如海看了趙無極一眼,放下手中的茶杯,又看看一臉淡淡泡茶的林語,說道:“這三天我建議你不要在公共場合露面,一億的費用不算多,但也絕對不少,以江家的勢力和財力,自然不在話下,但他們不會輕易的投入一次無聊的年輕人賭約之上,礙於面子,他們又不得不接受這個賭局,怎麽辦?一般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調查清楚你的背景勢力後,確定有把握之下和你賭,一種是讓你消失。”

“面子?只贏不輸?有點意思。”趙無極無所謂的笑了。

孫如海也不多勸什麽,說道:“這三天咱們倆好好切磋一下武術如何?還記得咱倆第一次切磋嗎?我的第一招用的是‘如封似閉’,這招並不是形意拳,而是正宗的太極,這些天練了養生功後,太極已經到了‘似圓似方’的境界,咱們好好玩玩,怎樣?”

“太極?”趙無極疑惑的看著孫如海。

孫如海解釋道:“不瞞你說,我祖輩孫祿堂融太極、八卦、形意於一身,孫氏太極創始人,傳到我這一輩,只有六分火候了,到我孫子輩,不過三分火候了,再這樣下去,估計就會消散在浩瀚的史海了。”

說道自己的祖輩,孫如海滿臉的崇敬和向往,說道後來,神情黯淡下來,有些意興闌珊、愧對祖輩之意。

趙無極對武林和江湖的了解還是不夠,特別是老一輩的名人大家,更是了教甚少,完全不知道孫祿堂是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13歲時孫祿堂拜河北省名拳師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同時文武兼學,兩年後,李魁元便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雲深繼續深造,後來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廷華學藝,苦練年余,盡得八卦掌的精髓,只身徒步壯遊南北11省,期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德高望重,譽滿京城後,北京遇太極名家郝為真,孫祿堂終於將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立了孫氏太極拳,卓然自成一家。

這種國術大家,一代宗師,確實值得人敬仰,從孫如海的反應,趙無極隱隱也能夠猜到孫祿堂是個了不起的人,在趙無極看來,孫如海就是個了不起的人,心胸開闊,一心為武,無私無求,武藝也是自己平生未見之高明,能讓這樣一個人如此敬仰,能是一般人?

想到那招威力巨大的“如封似閉。”趙無極對孫祿堂這個人也心馳神往起來,想了想,便說道:“如此,就勞煩您了。”

“咱倆談什麽勞煩,見外了不是?”孫如海高興的摸出一款普通的諾基亞手機來,當即打了個電話,對著電話說道:“你過來四合院一趟。”

打完電話後,孫如海解釋道:“是我那個孫女孫靜姝,這些天你們不宜暴露,就住在這裏吧,其他的就交給我那孫女去辦,這點能力她還是有的。”

趙無極感激地說道:“好啊,咱們就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切磋一番。”

二人都是武癡,說練就練,渾然將林語忘到一邊去了,林語也不生氣,從來沒有見過趙無極真正出手,也很想知道趙無極到底有多厲害,好奇的在一邊欣賞。

遺憾的是,林語只見二人慢條斯理的比劃著,孫如海說著一些玄秘的術語,其他什麽都看不明白,也聽不懂,只好放棄,呆一邊吃茶、想心思去了。

二人一上場,孫如海就開始一邊比劃,一邊講解起來,“孫氏太極拳是將形意拳之內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動靜合一融蓄在太極拳的中和狀態之中,走架時重心無上下起伏、無左右晃動的問題,通過活步使重心不斷地在轉換當中。”

“孫氏太極的特點在於:進步必跟、退步必隨;進步必跟、退步必撤蓄;每逢轉身,多以開合手相接,十二個開合手,將套路分為十三節;神待機,神不外張,虛實分明,始終不失六合的要點。”

“孫氏太極拳,從起式到收式,各種動作要求中正平穩、舒展圓活、緊湊連貫、一氣呵成。使全身內外平均發展,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正因為中正即不前俯後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軀體手足上下呼應,內外一體,所以,行拳盤架要守規矩,在練拳時不可越出一個‘中’字,悟透這個‘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脈通暢,也就出真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