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

七月流火,顧名思義,進入七月就是初秋,然後天氣就會轉冷。這種傳統的時節描述,可能隨著這些年天氣漸漸轉冷的情況下有些脫節,但最起碼在中原王朝最根基的黃河流域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換言之,七月的渭水,暑氣已經算是消散,但繁忙的秋收和顯得有些偏冷的深秋卻並未到來,此時正是一年中最適合接觸大自然的日子。

當然了,可能秋收後的重陽節和春耕後的陽春三月,這句話未必就很準確。

但是回到此時此刻的三輔地區,具體而言,如果再考慮到之前董卓亂政一年來的殘暴殺戮,考慮到河南士民遷移過程中的苦難,再算上連番軍事作戰下對民間轉移的壓力,還有之前公孫珣在未央宮前展示的那種強橫姿態……那麽中樞朝廷的官吏們也好,三輔本地和剛剛遷移來的河南老百姓也好,甚至投降的董卓部隊和公孫珣帶來的幽並部隊,似乎都需要一場恰當的、具有儀式感的活動,來尋求安全感。

便是宰了董卓,吞了三輔,壓服了中樞的衛將軍公孫珣,難道就不需要稍微緩和一下氣氛,以安撫關中人心嗎?

故此,這場原本被定為‘明日’開始的宴會,隨著準備活動不停擴大、參與人員原來越多,從而一拖再拖,以至於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到了最後,居然是在七月下旬方才成功舉行,而且舉辦的規模也從一次針對中樞重臣的獨立宴會變成了牽扯極多的三日大宴。

據說,可能是考慮到這個宴會背後的政治含義,就連先行率部隊離開的馬騰韓遂等人,也一度想匆匆解散部隊回來參與,卻被公孫珣給攆回去了而已。

三日宴會。

第一日上午是衛將軍出面,先舉行了帶有儀式性的祭祀,外加召見三輔本地三老、名士,與其說是宴會,倒不如說是政治作態,雖然必須卻無太多可言。

而從當日下午開始到第二日晚間為止,活動就變得格外豐富了。

其中,有引起長安百姓扶老攜幼圍觀的蹴鞠表演,有大量名士參與的辯經經筵,有河東鹽池、鐵官招募民壯的集會,有貴族官宦年輕子弟自發參與的踏青……也就是相親了……當然,最主要的肯定是開放式活動下各種大小規模的自發性政治連結,從中樞重臣往下,很多軍中功臣、還有台署吏員,還有很多三輔本地的世族人物,紛紛各自組隊,借著宴會或者種種活動的名義半公開的交流表態。

唯獨值得一提的是,據說剛剛跟衛將軍結了親,本該最適合這種場合的天下名士、右中郎將蔡伯喈,卻始終沒有露面。而相對應的反倒是衛將軍本人,還有楊彪、王允、黃琬、皇甫嵩、朱儁這些真正的大人物,以及衛將軍帶來的那些幕府骨幹、軍隊核心,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沒有擺架子,幾乎是整日都在渭水與基層同樂。

但不管如何了,總而言之,這一場活動,無論是從與民同樂的角度來說也好,還是從安撫中下層官吏人心的角度來說也罷,效果都還是很好的。

而到了第三日上午,公孫珣更是以主人的名義,邀請朝中、軍中、地方的重臣與骨幹人員在長安城北渭橋南畔的一個小坡地上圍起帛障,舉行了正式宴會。

自剛剛從河東趕來的大司馬劉虞以下,朝中三公九卿及其府掾屬吏;外加尚書台、禦史台、黃門監全員;以及在董卓死後,以公卿大臣子弟充當,然後實際上作為最核心禁衛的郎署成員;還有目前在三輔暫駐的軍中核心將領以及衛將軍幕屬;再算上京兆尹本郡的郡縣長吏,以及雖然沒有出仕,但在本地有著巨大聲望的韋端、趙歧等名士……換言之,整個關三輔內部真正有能量的人,能來的都來了。

某種意義上而言,如果說之前未央宮前是確立公孫珣本人對中樞和三輔地區的無上權威的話,那這一次,就是決定未來關中具體權力劃構的前奏與吹風會。

為什麽說是前奏?

因為這畢竟是宴會,是用來緩和氣氛、拉近關系的場合,而人事任免未免有競爭、爭吵和得失,前兩日如此和氣的氣氛想來衛將軍也不願意就此打斷的。

實際上,很多人認為,公孫珣很有可能要等到八月初一大朝會,或者幹脆九月初一大朝會才會正式推出自己的任命與安排……尤其是持後一種意見的還比較多,這是因為九月初一再進行全面人事梳理的話,一來公孫珣可以從容完成政治協商,制定一份完善的幕府屬吏名單與朝廷官員名單;二來,公孫珣也可以趁機先將三輔今年至關重要秋收以軍管的方式完成,從而掌握三輔未來一年最要害的東西——糧食。

果然,上午時分,秋日陽光明媚,渭水碧波蕩漾,隔著一條河的蹴鞠賽場還有歡呼聲隱隱傳來,公孫珣與朝中幾位重臣,也就是劉虞、楊彪、黃琬、王允、皇甫嵩等人一起入座後,還是言笑晏晏,聊得很開心的……絲毫看不出來半月前未央宮東闕處其人那要當場擇人而噬的威風,尤其是此時坐在那裏笑的很開心的諸位正是當日差點被吃掉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