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洶洶人寰猶不定

其實,何止是公孫珣猜到了對方來意呢?

曹孟德心裏也是門清的,甚至於身後諸多軍官怕都是有些明悟的,至於說藏在隊伍裏的婁圭、戲忠等人就更不用說了。

一句話,無外乎是要誅宦!

誅宦!誅宦!誅宦!

公孫珣都已經聽煩了,然而,這卻是這個時代朝爭的主旋律,也是士人們一致的心願。

反復數十載,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甚至有多少人被破家滅門,然而就是要誅宦!如果說前面還是純粹的所謂大義所在,那麽到了後來雙方根本就是家仇國恨,生死大敵,有我無他了!

看看王允和孔融就知道了。

王允的恩主因為王允年輕時的冒失而死在了閹宦手裏,那麽以他王子師的‘剛’,對宦官存在半點妥協的可能性嗎?

孔融的親兄長是怎麽死的?雖然是張儉的牽連,可動手的還不是閹宦?這兩個真的是家仇國恨!

那麽對應的,以如今的朝堂局勢,不管是政治投機,還是說想要真的做事情……都得要誅宦!因為只有誅宦才能將士人團結在一起,並獲取他們的支持!

如今的天下,做事情也好,為個人前途野心也好,你總不能說我不用士人中那些正經人才,我用十常侍吧?!

不過,雖然明白對方的意思,但是公孫珣、曹操,還有眾多在場的官員們卻各懷心思。那些底層官員們的畏懼或無知且不說,公孫珣和曹操這兩個懂得‘大勢’的年輕兩千石此時心態卻也是很微妙且嚴重不一致的。

曹操很糾結,而且說實話,他此時居然有些無奈和疲憊,之前見到這兩位士人翹楚後的興奮也是一時黯淡了下來。

宦官該不該死?所謂‘誅宦’中該持何種立場?

這兩個問題毋庸置疑,且不說宦官本身的惡劣舉止,便是曹操家族整體從宦官出身轉向士人家族的方略就不允許他三心二意。便是橋玄不也交代了嗎?最起碼不能站錯隊。

但是,曹操畢竟有自己的苦衷。

要知道,從之前到現在的幾年內,在張讓、趙忠二人的帶領下朝中宦官勢力氣焰正盛,簡直不可一世。而曹操的家族卻偏偏因為之前皇後被族誅一事而一落千丈,不得不中止了向士人家族的轉型,轉而依靠著之前宮中的關系尋求恢復勢力。

沒錯,曹操家中如今處於轉型中,根本沒法和宦官作出完全的切割……譬如現在,作為家族下一代的長子嫡孫,也是將來的曹氏、夏侯氏、丁氏這個集團的領袖人物,按照他曹操以往的作為和政治立場,他毫無疑問應該是誅宦主力;然而也就是此時,曹操的親爹曹嵩,卻依靠著跟宦官打得火熱在做大鴻臚,而且按照那位的德行,說不定將來還準備花錢整個三公玩玩呢……這是個標準的閹黨!

那麽就算是父子倆早幾十年就相互看不順眼,然後真能拎刀子砍自己親爹嗎?真要是鬧出刀兵相加的場面來,以如今曹氏家族這個詭異的狀態如何能保證自家不被政潮撕裂?

可話又說回來,躲得過去嗎?

而且再說了,自己一個區區比兩千石的騎都尉,連個太守都沒幹過,真有事情壓下來,這肩膀也不硬啊!

於是乎,曹孟德是真的表面如常而心驚不已。

至於一旁握刀而立的公孫珣就從容多了……因為他站的高看得遠,對局勢洞若觀火,而且有恃無恐!

首先,公孫珣心裏明白這夥人是怎麽一回事。

王允、孔融,這倆人和之前的袁紹、許攸那群人一樣,毫無疑問都是士人中的激進派,也就是恨不能今天就殺了宦官全家那種,同時他們還互有聯絡,甚至有可能早已經形成了一個激進政治聯盟。

但是,必須正視一點,那就是兩夥人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袁紹和他的那群人是標準的武鬥派!

趙忠警告袁隗,說他大侄子袁紹‘坐作身價,好養死士’絕不是胡扯,實際上袁本初這廝的幾個‘奔走之友’中,諸如張邈張孟卓,早早靠著自家財力在家中‘養士數千’,而另一個吳巨吳子卿,據公孫珣所知,幹脆就是專門為袁紹招攬劍客死士的。

換言之,最起碼袁紹那夥人心裏面早就對局勢有了清醒認識,知道不動刀子是不行的。

然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王允和孔融這種傳統士大夫了,他們是天真派。

所謂天真派,就是講這群士大夫眼高手低,明明跟閹宦是血海深仇,卻根本沒弄明白,所謂閹宦是皇權的延伸和爪牙,居然還是一腔的熱血,一腔的忠君愛國……在他們眼裏,天子居然可以跟閹宦分割開來。

換言之,他們居然還對天子抱有幻想,指望著天子能被形勢逼迫著認清局勢,主動選擇士人而拋棄閹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