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5章 斬草除根(第2/2頁)

朝廷只要能控制大宛和大宛盆地,那麽就能依托這個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把整個河中地區牢牢掌握在手中。

當著西域四道上千封侯和萬余騎士的面,羅嗣業站在太子面前,歷數石國與突騎施暗中眉來眼去,相互勾搭陰謀做亂的種種不法之事。

“臣請太子殿下下令擒殺大宛侯!”

大宛侯,便是原石國國王,不過這位大宛侯卻不姓石,也不是昭武粟特人,皆因在隋朝時,原石國國王被西突厥所滅,後西突厥可汗便令王室子弟匐職特勤為石國王。

當年的昭武九國,其實除了康國外,多數粟特國都已經被突厥改換王族,由突厥貴族取代了原先的昭武粟特王室。

現任的石國王也就是大宛郡侯,本身是西突厥阿史那王室,是匐職的子孫,且與突騎施的關系確實極好,當代大宛侯的王妃還是突騎施首領賀邏施的女兒呢。

太子率大軍前來石國,直接要擒殺大宛侯瞰土屯攝,其實也並不出人意料。

這是斬草除根。

大宛侯就算想反抗,可也沒有余力了。

太子南來,有如泰山壓頂之勢。

“斬!”

隨著一聲令下,片刻後,又一位西域突厥族的封侯被砍掉首級。

太子隨後下令,以大宛郡為朝廷正郡,並設為河中道的三使司衙門所在,而大宛盆地,也同樣設為朝廷正郡,賜名寧遠郡。

不過對於大宛以及大宛盆地內的部族,倒沒有如對突騎施那般清剿。太子主動提出了一個更顯溫和的方案,就是把原石國和大宛盆地內的突厥人和粟特人,全都遷往中原,分散安置到雲南、西山、黔中、湖南、江西一帶,這二三十萬人口一分散到數道中,一個縣內也就幾百上千人,再折分安置到那些鄉村去,不讓他們單獨聚居,那麽就再不用擔憂他們會做亂。

同時呢,也能幫助朝廷開拓南方地區,改善如今那邊蠻夷不服王化,朝廷又無人可移的局面,更減少了不必要的殺戮。

經過一番商議後,最終嗣業和牛進達等勉強同意了太子的提議。

對於這些人給他們保留入籍歸化自由良家移民身份,不貶做奴隸,但是同時,對他們現有的一切,都全都要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