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又起流匪(第2/3頁)

“是啊皇上,這還多虧了工部的大力支持,從南方調集來大部老船匠,如今天津寶船廠同時建造著四艘主力戰船,其排水量與鄭家的主力戰船相當。

而且軍械所打造的加農炮火力比之原有的弗朗機炮射程更遠,臣最近還在與軍械所研究,想在這戰船周身貼附一層鋼板,制成鐵甲戰艦。

若此舉能成,咱們大明水師的底子就出來了。”說起水師,劉鴻漸少有的認真。

一年多來的南征北戰並未讓劉鴻漸有多麽興奮,大多數時候都是被動的不得不打。

可是面對海洋,劉鴻漸眼中都能燃起火花兒來。

“嗯,此事交給你朕放心,需要什麽原料且與戶部工部知會,有什麽難處,跟朕說。”崇禎不懂兵事,更別提水師。

“此是何物?”崇禎指著桌案上的一個木盒道。

剛才劉鴻漸入殿時,除卻帶來了鄭家的賄銀外,還提著一方木盒。

“這是臣給皇上帶來的禮物,是咱的玻璃工坊研制出的新玩意兒,皇上肯定會喜歡的,你看!”

劉鴻漸放下水師之事,打開了木盒,從中取過一副老花鏡遞給崇禎。

老花鏡鏡片兩邊用白銀固定,眼鏡腿兒則是用上好的金絲楠木,木工雕琢的細致,甚至鏡片兩邊的鍍銀上還描了花邊。

由於不知道崇禎遠視多少度,此番帶來的十副眼鏡度數各不相同。

崇禎還是第一次見這玩意兒,疑惑的拿在手裏反復觀摩不知是幹嘛用的。

劉鴻漸笑而不語,起身走到崇禎身後親手把眼鏡架到了崇禎的鼻梁上。

“呀——”崇禎睜開眼嚇的一哆嗦。

乾清宮大殿雖然已經全部換成了玻璃,但到底是沒有日光光線好,平日裏崇禎批閱奏疏都必須先沖著光,把奏疏放老遠才能看清朝臣們寫的小楷。

但如今戴上了這古怪的小東西,看東西竟然變得從未有過的清晰,崇禎還以為見了鬼,他連劉鴻漸下巴冒出的青色胡茬都看了個清楚,不由嚇了一跳。

劉鴻漸見崇禎大叔的窘態也是噗嗤一笑,然後給他解釋了這眼鏡的用途,崇禎得了這神物心裏喜的沒邊兒,以後批閱奏疏再也不用那般費勁了。

他總共拿來十副眼鏡,本來還想著給大叔選一副用,其余的讓大叔賜給朝臣,也好給他的新產品打打廣告,可崇禎哪裏肯應,直接把十副眼鏡全部收入囊中。

一邊讓王二喜把眼睛送入內帑庫房,一邊還信誓旦旦的說著自己的理由。

萬一壞了怎麽辦?

這時的工藝水平有限,從鏡片打磨到鏡框、鏡架的雕琢,全部是手工制作,產量極低,單單是鏡片打磨都要耗費極大的功夫。

崇禎說的倒也在理,這時的鏡片質量也不如後世,這玩意兒掉到青石地面上一準兒得壞。

劉鴻漸沒法子,只得決定回去再讓匠人們打造一些,好送給朝臣以作宣傳。

“佑明,有一事朕前後思量估計還得讓你去辦。”崇禎樂了一會兒把眼鏡取下來放到了桌案上,似乎是想起了什麽難事。

但大明前前後後仿佛都只有劉鴻漸一人在真忙活,崇禎自己都感覺有點對不住這小子,畢竟依他對劉鴻漸的了解,若不是他逼著劉鴻漸去忙活,估計這小子不知在哪逍遙快活。

“皇上有事直說便是,臣身為臣子,自當為您解憂。”劉鴻漸也不含糊,現在南方北方皆太平,朝廷又有了銀子,還能有啥事?

有啥事是銀子解決不了的嗎?

答案是,還真有。

“北方持續幹旱,自上月蝗災起如今已經蔓延到了山東,江南的米糧告急暫時無法運抵北方。

山西、河南二地還好,水渠已經通上了水,雖然這季冬麥是趕不上了,但至少河南還有山西的土豆、紅薯支援,可山東……”崇禎說到此微微嘆了口氣。

真不知是蒼天故意懲罰大明,還是故意懲罰他。

在位十八年,北方沒有一年不鬧災的,旱災鬧完鬧蝗災、蝗災鬧完又來鼠疫,鼠疫才倒過去,竟又來了旱災。

“如今山東餓殍滿地,流民響馬四起,竟又有燎原之勢,朕本欲出京營之兵剿匪,但又擔心京營兵殺伐氣過重,又入往年般賊匪越剿越多,以至民不聊生。”

崇禎這幾年算是怕了這些流民,在位十八年,至少有十五年在剿匪,剿來剿去,卻越剿越多。

十幾年來秦兵、天雄軍、關寧軍,什麽狠人都幹過這差事,沒有一個幹成的,崇禎想來想去,這事兒還得指望劉鴻漸。

“山東自來多響馬,唉,都是土地兼並惹的禍呀皇上!”前半句劉鴻漸的是實話,但又有些言不由衷。

他心中明白,並非山東百姓匪性重,有吃的有喝的,誰喜歡幹那把腦袋別褲腰帶上的勾當?

大明缺戰馬而出馬政,自成祖時期山東便是馬政的主要區域,家家為朝廷養馬,可人都吃不飽,馬又怎麽能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