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本錢(第2/2頁)

接著張輔便抓住了眼前火燒眉毛的事,他的目光停留在柳升軍前鋒大將臉上,說道:“李前鋒,你立刻率騎兵南下,阻擊漢王軍馬隊和前鋒北進。不能讓叛軍馬隊遲滯我大軍,定要為大軍爭取時間。”

這個騎兵大將,在新化縣見過張輔。他馬上抱拳道:“末將得令!”

張輔有點不放心,回顧左右問道:“何福軍的斥候武將可在?”

一員武將拍馬抱拳行禮道:“末將在!”

張輔道:“你更熟悉此地地形,作為李前鋒的副將。”

“得令!”

張輔叮囑道:“本帥觀之,附近有不少山林,你們要相盡一切辦法,如利用地形伏擊等戰術,阻擊或擊退敵軍前軍。”

二人領命而去,向部署在北面的各處騎兵營之間趕去。

張輔接著問道:“西邊的瞿能部,能有甚麽辦法快速渡河?”

一個十幾歲的年輕武將抱拳道:“稟大帥,黃背河數十裏內未發現舟橋,船也少見;此時瞿能應該只有兩處渡河的地方。

一處在北面十裏地,南嶽鄉附近有座‘文昌橋’;另一處在文昌橋以南大概五裏地,有一處淺水可涉水,不過東岸幾乎都是陡坡山林。咱們已事先派了人去把守了!”

張輔又問道:“派了多少守軍?你叫甚麽名字?”

年輕後生道:“末將襄城伯李隆,左翼軍副將。回大帥話,每一處守軍有兩個百戶隊……”

張輔回答得很快,不等李隆的話音落地,馬上下令道:“調你的本部人馬去增援,一處至少再增兵一個千總隊!”

他說罷,向北面張望了一陣,指著最北邊放在輜重車上的幾門洪武大炮,說道:“傳令,那些炮歸襄城伯李隆統率了,弄到黃背河渡口去!李隆,你叫炮卒裝散子,放在渡口兩側;叛軍攻到河中間,便用大炮向側前方的河心位置轟擊。”

李隆拜道:“末將即刻出發!”

張輔看了他一眼,語速很快地說道:“我認識令尊,老襄城伯是一員良將。”

李隆正色點了一下頭,拍馬而去。

張輔用力揉著太陽穴,盡力讓自己的頭腦更加清醒,拼命地思索著此時的緊迫局面。

他已判斷此地的漢王叛軍、乃其主力人馬。哪怕此刻還不能完全確定消息,他也不可能迷迷糊糊地允許十萬大軍、去打一場不知勝算幾何的戰役;當此之時,脫離戰場保存兵力,才是明智之舉!

這些軍隊,可都是張輔準備建立宏偉奇功的本錢……

此時此刻,柳升部九萬、以及中軍四萬余眾,第一批約十三四萬人的援軍、大概能在兩天左右靠近此地。

張輔很快將此役的方略決定下來:保持軍隊陣型撤退,全力拖延兩天左右;等到第一批援軍到達,逆勢就能扭轉!

而薛祿的右翼軍以及譚忠、陳懋等軍,近二十萬人也將於三四天內靠攏。如果拖延到那個時候,此役還沒結束;張輔便決定直接進行決戰,他有十足的把握,因為兵力優勢太明顯了!

這時張輔回顧左右道:“今早本帥從北面趕來,發現黃背河東岸,有連綿二三十裏地大山林;那片山林正在北邊約十裏地。咱們得立刻把大軍移至山林東面,避免四面受敵!”

他馬上派人寫軍令,傳令各部大軍:後軍為前鋒、前鋒為後衛,調頭向北移師十裏。

張輔帶著中軍武將文官們、以及他的親兵離開了。他們前去已經沿東西方向展開的大軍各部位置,準備實地協調大軍撤退的秩序。

……尋常情況下,步兵若不被襲擾、保持隊列較快地行軍,行走十裏地只需要半個時辰。而此時官軍人馬太多、地形復雜,走十裏地趕到北面大山林、可能需要的時間不止半個時辰。

張輔再次派人去傳達中軍軍令,輜重營扔掉帳篷、大部分糧食以及車輛。反正兩三天就能與主力會合,此時左翼軍沒必要再帶著沒用的輜重糧草。

當此之時,官軍的第一步戰術已經決定:利用前鋒騎兵和渡口守軍,阻擊遲滯西、南兩路叛軍至少一個時辰;大軍主力則趁機向北移師十裏,占據有利防禦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