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陰

目前整個邙山,從希玄寺寨、偃師北部、孟津、澠池諸地的防務,皆歸溫博主持,倘若計劃明年底或後年著手對孟津北面的軹關陘用兵,無論是前期的戰事籌備,還是後續的前鋒兵馬指揮調度,主將除了溫博之外,自然不會有更合適的人選。

不過,真要從軹關陘往北用兵,僅以孟津、澠池、偃師三地駐守的兩旅步戰精銳以及陳元臣所部,僅一萬五千余精銳兵馬,一路去硬啃目前有逾四萬精銳蒙軍駐守諸多關隘城塞的軹關陘,是遠遠不夠的。

到時候還要從其他方向抽調大量的騎兵及步戰精銳。

涉及到諸部協同作戰,同時軹關陘沿線的作戰,極可能寸土必爭,作戰會極其激烈而復雜,前期戰事的籌備必需要充分——軍情參謀府這邊,韓謙也指定馮宣、郭卻負責居中協調。

考慮有轉移敵軍注意力的必要,避免敵軍察覺到他們的意圖之後,集中資源進一步加強軹關陘沿線的城寨,韓謙同時又下令調趙慈所部騎兵旅,進入成州,接受李知誥的節制,加強對成州以北秦州地區的攻伐力度,並往沔陽、略陽增援大批工師匠徒,加大對犀牛江北岸驛道的拓寬修建,做出一副要先奪秦州、再取鳳翔的勢態來。

太和四年,韓謙推行新一輪的地方改制,將州縣制改為府縣制。

滎州改滎陽府,商州改商洛府,華州改華潼府,鄧州改南陽府,均州以及鄧州西南部地區,拆設出淅川府與鄖陽府,光州改信陽府,蔡州改蔡州府,汝州改汝州府,許州改許昌府,陳州改陳州府,濠州改淮南府,壽州改壽春州,巢州改巢州府、霍州改淮陽府,滁州改滁州府,並將東湖、歷陽、武壽、棠邑、石泉五縣從滁州府、巢州府劃出來,單列東湖府,敘州改敘州府,京兆府改洛陽府,梁州改漢中府,金州改金州府、潁州改潁川府、下蔡地區單列增設蔡州府,並將河洛西翼的陜州、靈寶、澠池、盧氏等四縣從洛陽府劃出,新設陜州府。

經過這一輪的調整之後,大梁轄二十四府、一百二十六縣、一千零一十七鄉司。

於太和四年之初就迫切對地方進行改制,除了以新設陜州府的名義,以便接下來名正言順的重點加強對軹關陘主入口對岸的道路及城池等基施的建設外,同時也是對州兵以及地方權力結構進行全面改革。

後者的意義極為重大,也則更能掩蓋新設陜州府、以重點加強軹關陘對岸基礎設施建設的真正意圖。

州縣改府縣之後,州兵也將裁撤掉,地方衛戍之事,將交由右內史府兵司所直轄的預備役旅接手;地方捕盜揖寇等治安事務,另設捕巡司負責,而監察及刑獄等事,更是從州衙獨立出來,歸由中樞監察府直轄。

如此之來,以往集地方軍政及司法大權於一身的州刺史,改為知府事之後,除了不再掌握地方衛戍之權外,還不得幹涉地方監察及刑獄之事,將專注民政事務的發展。

唯有軍事重鎮,主官加制置使銜,才兼領地方防務、軍政及司法諸事。

太和四年仲春,待禹河淩汛過去之後,趁著禹河水勢回落還沒有漲上來之前,出任滎陽府制置使的韓東虎便組織兩萬多軍民,從西側著手單邊的修填禹河大堤決口。

滎陽、密縣兩城攻陷之後,就收編逾六萬口民戶,為逃避戰火躲入嵩山東麓山區的民戶也有六余萬口,再加上之前從新鄭南遷的民眾回流,新設的滎陽府,含滎陽、虎牢關、密縣、新鄭四縣,太和四年初春錄得民戶十七萬口。

滎陽這些年農耕生產受到近乎摧毀般的破壞,絕大多數民眾的生計都成問題,但這樣的人口基數,也為滎陽的農耕生產恢復,以及堤壩道路城池等基礎工程建設、修繕,提供相對充足的勞動力。

以府縣鄉司出面組織流民及窮困民戶,參與屯墾、堤壩、道路等基礎工程設施建設,在此過程中給予相應的錢糧,或者直接折算成相應的耕地田畝及屋舍作為報酬,以此取代直接的賑濟,這是韓謙早年從敘州開始,就一貫推行的以工代賑的模式。

不過,這背後依賴於雄厚錢糧的支撐。

所謂的錢糧,除了中樞直接拔給滎陽地方的工造款外,大梁第一儲蓄局也於年底之前,於滎陽設立分司,並由第一儲蓄局牽頭組建滎陽府儲蓄局,共同籌措錢款,以低息借貸的形式,支持地方恢復生產。

像滎陽應募入伍的每一名兵卒,其家小除了能直接分得十五畝水旱地外,還可以最多從儲蓄局低息借貸二十緡錢,以供購買農具、種子、耕牛、口糧、修繕屋舍之用。

一個赤貧無地民戶,只要家中能有一名丁壯應募,家小的生計也就能維持下來。

即便不應募,以募工參與府縣鄉司的基礎工程設施建設,除了其本人食宿能得到保障外,成年男丁一日還能得三斤粳米作為工錢,健壯婦女一日的工錢則為兩斤粳米,也基本能解決其家小一天的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