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

邙山乃秦嶺余脈、崤山支脈,自東往西,凡三十三座峰嶺,經鞏縣、偃師、孟津、洛陽、新安、澠池六縣,三百八十余裏,橫亙於禹河南岸、河洛盆地的北翼,北望襄山(中條山)。

邙山地勢談不上多險峻,山嶺高險處約百余丈,整體來說,東西兩側山勢高聳、陡立,中間山勢相對平緩一些,但山形南緩北險,迫近禹河,令敵船難以橫渡。

二月初旬,禹河還被冰蓋牢牢封住,韓謙與郭榮、馮繚、溫博等人站在邙山東首的山嶺之上,借助了望鏡,能看到北岸為敵軍控制的孟州城裏,除了數萬兵馬陸續集結進駐外,在北側的水軍大寨還集結有大量的舟船。

看到這一幕,郭榮感慨地說道:“蒙兀人這是早就準備著等先武皇帝駕崩,然後除了使東梁軍從滎陽進入虎牢關、使王元逵、田衛業率部進攻潼關、華州之外,其再在孟州集結一支兵馬,從孟州橫渡禹河進攻偃師、孟津、鞏縣等地啊!”

雖說孟州的敵軍主力是近半個月才從懷衛潞澤等州集結過來的,但是蒙兀人去年夏秋之後,就在孟州建造了水軍大寨,集結大規模的舟船進行操練。

只是目前北岸的河道都被堅冰封住,這些舟船暫時派不上用場。

不過,再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北方也將陸續回暖,到時候禹河、洛水河冰融化,敵軍在北岸集結的這些舟船,就能發揮作用了。

又由於河洛之前曾為梁師雄占領,以及此時的渭河以及函谷關以西的禹河河津地區都徹底落入蒙兀人的手中,使得河洛、涇渭等地的舟船,要麽被叛軍摧毀,要麽都被敵軍擄奪而走。

河洛地區現在想要連找幾艘漁船都困難。

禹河決堤後,大水從西岸開闊淺淤的洪泛區侵入賈魯河再南下入沙潁河,這決定只要滎陽在敵軍的控制之下,禹河大堤沒有封堵好,賈魯河接禹河的大閘沒有修復過來,棠邑水軍的戰船就無法直接從沙潁河、賈魯河進入禹河。

韓謙已經調集一批工師,在洛陽城西的伊闕湖畔組織人手建造船場。

不過,即便伐采大木有特殊的工藝處理,不需要照傳統工藝需要處理數年才能使用,即便水軍將領、兵卒以及船工、水手都能從淮西調來,但想要新造出各式戰船,組建一支能抵擋敵軍侵入伊洛河流域、有戰鬥力的水軍,最快也要等到秋後才有可能實現。

他們在河洛看似還擁有八萬兵馬,甚至河洛地區還有逾二十萬精壯可以動員,但在兩軍完成融合,在新制推行下去,以及疲弱、傷病居多的梁軍將卒得到充分的休整之前,他們並無力發動像樣的反攻,甚至先要扛過敵軍最初的攻勢,才能算是在河洛地區初步站住腳。

除了著孔熙榮在吸並李磧所部及雍州殘軍之後,要從商洛、藍田方向,承擔起從南翼牽制關中敵軍主力的重任外,韓謙還下令馮宣率部進入鞏縣東部的虎牢關,從東面封擋滎陽、汴京等東梁軍的攻勢,下令周憚率部進駐潼關,與駐守華州城的荊振,抵擋敵軍從河津、雍州發動的攻勢。

然而北線除了東西兩翼的防禦部署外,目前最容易被敵軍進攻的缺口,還是邙山與虎牢關之間的伊洛河口地區。

伊川河與洛水各有其源,但在洛陽城東北的偃師縣境內合並為伊洛河,並從鞏縣境內匯入禹河(黃河),並在鞏縣境內形成地勢平坦開闊的伊洛河下遊沖積平原。

目前他們在伊洛河之內沒有水軍戰力,不能阻止敵軍的兵船在冰化之後直接進入伊洛河,也就很難阻止蒙兀人的騎兵及步卒在伊洛河口兩岸地區登陸,然後沿著伊洛城往偃師、洛陽推進,並將虎牢關隔絕在伊洛河以東成為孤城。

韓謙轉身看向身後溫博、韓元齊、陳昆、蘇烈、薛川、韓東虎等將說道:

“蒙兀人此時的氣勢是極盛,但能否將敵軍擋在伊洛河口之外,令其無法將觸手直接伸進河洛,不僅是決定著我們能否在河洛順利站住腳,也決定著蒙兀人的氣運轉興轉衰——烏素大石、蕭衣卿必然也很清楚這樣的道理,諸將要做好在伊洛河畔馬革裹屍的準備!而我也會將大帳設在邙山東麓山嶺之中,你們也不要勸我將大帳撤回洛陽城裏,真要到不得不撤守洛陽城的那一步,洛陽城也不可能守住……”

除了馮宣、周憚所部用於加強河洛兩翼防禦的兵馬外,韓謙目前將溫博所率的蘇烈、薛川兩旅八千精銳以及韓元齊、陳昆所部兩萬步兵騎兵,都部署在伊洛河兩岸區域,用來守洛陽的北門戶。

此外還有韓東虎、霍厲、石如海所率的三千侍衛騎兵將在邙山東麓拱衛他的帥帳。

短時間內看敵軍在對岸的孟州城才集結四萬兵馬用以進攻伊洛河口地區,他們在兵力並不處於太大的劣勢,但問題在於禹河解凍之後,敵軍在關中擁有大量的兵馬,難以對華州、潼關及藍田關展開,到時候卻可以走禹河水路,繞到伊洛河口來參加這一地區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