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

歷史的長流,悄然間就跨入延佑八年,大楚開國也跨入第二十五個年頭。

普通人不會管蒙兀人的強大及在河淮地區的肆虐殺戮,不會去管更深層的內憂外患,那延佑八年的大楚,在陛下與太後的攜手治理下,儼然頗有承平盛世的景象。

金陵逆亂已經過去七年,金陵內外城郭也修整一新,秋浦河、江蕩口舟船如雲,三山五海進入金陵城的商貨琳瑯滿目、堆積如山,金陵城也再現往昔繁華盛景。

對外,也收復淮西故土,梁國被迫議和,而蜀國納貢稱臣,以硤、梁之地相割;往南則攻下桂、柳、邕、欽等州,差不多奪下清源軍節度使府近三分之一的地盤,使帝國疆域差不多往南拓展上千裏之遙。

這麽一想,延佑三四年間水師主力在洪澤浦之上的慘敗,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新春剛過,天氣還沒有回暖,淮西又下了一場大雪。

韓謙清晨醒來,看漣園裏也是銀裝素裹,但很可惜,書齋前後院子裏的積雪,沒一會兒就被早起的文信帶著文媛,踩踏得面目全非。

等著文信被侍衛抓去學堂讀書,才稍稍清靜些。

韓謙將女兒文媛抱在膝蓋頭批閱公函。

這個年節沒有什麽緊急事件發生,韓謙也是難得的歇了幾天,沒有理事,今日大年初五,他還是第一次走進他在歷陽漣園專門署理公務的書齋末雨閣,就見案牘上就堆滿一大疊各式公函等著他批閱。

如今趙庭兒更多心思放在歷陽學堂的建設與完善上,而王珺年前好不容易確定有了身孕,韓謙沒有覺得有什麽大驚小怪的,但大家都勸阻安胎養胎期間,不能再讓王珺接觸耗用心神之事。

幾番勸告,王珺這些年也就不怎麽到末雨閣來。

韓謙很多事情就沒有辦法偷懶。

常規性的事務,都擬定了章程,沒有大的更改之前,通政司、都廳司、工造司以及軍情參謀司都照章程處置就是,只需要報備到韓謙這裏來。

不過,棠邑內外部所處的環境、局勢極為復雜,可以說是瞬息多變,大量非常規性事務,都需要韓謙拍板才能決策。

這個工作量就大了。

韓謙年後第一天到末雨閣署事,清晨用很快時間將報備過來的公函看完,便抱著女兒文媛在末雨閣的廂房吃過早點,太陽爬上樹梢頭後,馮繚、袁國維、季希堯、高紹、趙啟、陳濟堂、溫博、譚育良、洗尋樵、趙無忌等人相繼帶著一堆待議未決的非常規性事務跑過來。

韓謙便抱著文媛,跟眾人議事。

“大通嶺煤礦進行一年多的建設及試生產,年後就能更大規模的往京畿地區傾銷煤石。大通嶺煤礦作為棠邑目前所建的最大型淺層煤場,前期建設投入的成本巨大,但目前預計每年能產高達一百萬擔煤石,照這個產能規模,只要能保證銷路,煤價下調三成,也能保證三年內將投入成本攤銷掉。”

兼領工造司的季希堯目前主管制置府所有的水利道路及城池修繕及工造、煤鐵礦開采以及工造局等事務。

大通嶺煤礦是前年底制置府重點推進的工作,甚至之前不惜強硬的先將石梁縣從淮東手裏討要過來。

煤礦的開采,特別是淺層煤的開采,不是難事,關鍵是大通嶺煤礦出山到石梁河碼頭的軌路鋪設以及浦陽河運煤碼頭的建設及銜接浦陽河與石梁河的永陽渠開挖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年前陸續建成,大通嶺的煤礦大規模往外輸出,才成為可能。

大通嶺煤礦的建成,淮西煤炭每年的開采量,一下子從六十萬擔激增到一百六十萬擔,這時候必然要將整個京畿地區、也是韓謙最早培育的用煤市場拿下來,才有可能吃掉這麽大規模的產量。

往京畿供煤,價格是下調三成,還是直接下調五成,將京畿附近的煤場都直接壓垮掉,馮繚以及負責工造司的季希堯及其他相關官員,都討論了很久,還拿不定主意。

除此之外,工造司在大通嶺以南十五六裏處的大堯峰勘測到大儲量優質鐵礦,對這一鐵礦如此開發利用,工造司內部存在很大的爭議。

一方面這兩年投建的煉鐵爐全部達產後,棠邑一年的煉鐵規模將達到十六萬擔,這個數字差不多達到前朝中葉官冶一年的總產量。

很多人擔心江淮地區對鐵料的需求沒有想象中那麽巨大,主張在大堯峰依照舊例,由永陽縣或滁州府負責建造產年一萬擔規模的煉鐵場即可。

而有些人認為在這麽近的區域內,同時發現優質儲煤及儲鐵極為難得,不建大型煉鐵場太可惜了。

大堯峰南側的磨盤谷有相對平整、開闊的土地,可以建造大型煉鐵場,而大通嶺出來只需要在目前建在的軌路基礎之上,再加修九裏長的軌路,就能將煤石運往計劃建於磨盤谷內的煉鐵場,主張由制置府直接出面修造年產五萬擔甚至更大規模的大型煉鐵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