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

陳景舟在蜀都與王邕談妥諸多和談的細節,觀察蜀國的局勢也日趨穩定,他與王轍沒有直接走南線返回金陵,而是一路北上進入梁州,與李長風、李知誥、郭榮、溫博、譚育良、郭卻等人會合見面。

目前除了新編右神武軍及譚育良所領的天平都及韓東虎所率領一千侍衛騎兵,以及李季、柴訓各率領一都兵馬外,李知誥也率領左龍雀軍主力萬余兵馬進入梁州,使得楚軍在梁州的精銳兵馬增加到三萬余眾,同時數百艘船舶往來梁襄之間運輸糧秣物資。

目前的襄北軍及左武驤軍李秀所部主要駐紮在沔陽、褒城等漢中城以北、以西的地域,負責封鎖褒斜道、陳倉道的出口。

理論上來說,西翼也是軍事防禦壓力最大的方向。

雖說李知誥最快時間率部進入梁州,將梁州防禦部署及軍政事務的主導權拿過來,李長風雖然以都監軍使兼領梁州刺史,卻還是要受李知誥的節制。

不過,李知誥率領的左龍雀軍主力,卻將地理位置最為危險,也最為艱難、防禦任務更重的西翼區域接手過去,也令他人無話可說。

陳景舟身為兵部侍郎,作為正而八經的使臣出使蜀國,之後借道梁州返回金陵,自然要先趕到沔陽城跟李知誥、李長風兩人見上一面,通報這次和議的具體成果,但在接風宴通報過這次和談的具體進程過後,他與王轍便隨郭榮、溫博趕回漢中城。

溫博及譚育良、韓東虎率部守漢中城、儻城,主要負責封鎖儻駱道的出口。

儻駱道北出秦嶺的口子駱峪,位於雍州宜壽縣境內,雖然早初王孝先率黑雲軍從儻駱道攻入關中,但此時趙孟吉、王孝先此時在關中占據岐州、鳳州,兵馬從雍州以西收縮回去,儻駱道的北口重新落入梁軍的控制之中,相對要平靜多了。

目前儻駱道南線沿儻水河的主要關隘,如鐵河寨、儻口關等地都在新編右神武軍的控制之下,所要直接面臨的軍事防禦壓力最小。

漢中城也是蜀國這些年在北線重點經營的雄鎮,城池一千兩百多步見方,四面覆磚,城裏就有民戶一萬五六千口。

漢水保持通暢,兼之蜀軍北伐關中時,有大量的糧秣滯留在梁州境內,使得梁州境內並沒有因為大規模的兵馬侵入,出現物資緊缺。

溫博、李知誥、李長風、李秀等人治軍都極嚴厲,因此漢中城裏除了街巷冷清得很,但陳景舟、王轍黃昏進城時看到城裏相當的平靜,沒有兵荒馬亂的混亂。

溫博同時也將梁州刺吏趙孟吉及其部將吏的眷屬家小,也都集中關押起來,嚴禁將卒騷擾。

這些眷屬家小以及四千多俘兵的處置,陳景舟也與蜀國新主王邕達成協議,而作為和議的一部分,等奏明朝廷之後也將移交駐守利州的曹幹接手,到時候蜀國會支付一部分贖金,彌補新編右神武軍的軍資開銷及將卒賞功錢。

當然了,陳景舟特意從梁州借道回國,並不是單純代表朝廷沿道過來視察梁州的防禦部署或者說犒勞將卒,主要還是漢中聯絡關中雍州更為便捷。

不要說棠邑的態度,而既然朝廷現在已經放棄北伐關中、攻略河淮的方略,那與梁國的關系就必然要進行全新的調整。

陳景舟到漢中,見一見梁帝朱裕派來的使臣,形成初步的意向,再奏稟朝廷,比棠邑藏在幕後推動一切,要更加的名正言順。

這也是一年多來主要負責中原及河朔地區情報刺探之事的王轍,這次隨同陳景舟一起使蜀的主要原因。

趙孟吉、王孝先到這時,都沒有對梁州發動兇猛的反撲,而他們與占據雍、華兩州的關中梁軍,局勢也徹底和緩下來。

太原府如此輕易的失陷,導致河朔、河東等地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裏全面落入蒙兀人的囊中,即便是大楚朝廷之上,很多朝臣都開始考慮,要是縱容中原局勢繼續混亂下去,極可能會使蒙兀人這個漁翁最終獲利,更不要說深處漩渦之中的關中梁軍及趙孟吉、王孝先所部蜀軍了。

既然看不到能輕松奪下梁州的希望,趙孟吉、王孝先在岐州、鳳州按兵不動,也不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溫博、譚育良他們駐守漢中城及儻城,負責封鎖儻駱道,還保留有緊急之時,從儻駱道出兵增援關中的一個可能。

當然了,後續到底要怎麽做,還是要先跟梁帝朱裕的人進行溝通。

陳景舟隨郭榮、溫博進入漢中城,當夜又有十數人扮作樵夫藥農,趁著夜色的掩護從北城門進城,王轍親自在城門口引接他們,一路走到州衙所在的右神武軍牙帳,與郭榮、陳景舟、溫博等人見一個大半個月之前就約好的面。

為首者乃是協助成功劫持溫氏族人之後離開東湖的沈鵬、趙慈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