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

面對怒氣沖沖而來的李長風等人,韓謙只是攤手說道:

“這事本侯確實不知情,恐怕真是有什麽誤會。本侯這時候也脫不開身,只能由郭榮陪李侯到滄浪走一趟,找溫博當面問清楚是怎麽回事。李侯覺得可好?”

韓謙再推得一幹二凈,徐靖、姚惜水又豈會輕易信他?

李長風沉吟良久,點頭說道:“那本侯便先走一趟。”

在這裏打嘴皮仗,也不會有什麽結果,如今棠邑兵強馬壯,除非襄北、淮東、壽王府能形成一致意見,結成攻守同盟,不然任何一家都拿棠邑都沒有轍。

而他們快馬加鞭趕往滄浪,也就兩天而已。

跑這一趟,人雖然會極辛苦,但即便真要對韓謙及棠邑軍發難,甚至邀淮東及壽王府、鄭氏等群起而攻之,也需要確切的說法,不差這三五天的時間。

既然決定先往滄浪跑一趟,李長風也不在潢川這裏耽擱,除了派兩人趕往期思給李知誥報信外,他們從潢川就直接奔九裏關而去。

元月初旬,桐柏山南麓的山陰小徑積有殘雪,飛奔的馬蹄踩踏在凍得結實的土埂之上,仿佛低沉的雷霆在山林間傳蕩。

為了方便更快的趕到滄浪城,霍厲帶著兩隊總計一百二十名侍衛騎兵護送郭榮上路,卻足足帶了三百多匹西蕃戰馬。

李長風、徐靖也不疑其他,只當韓謙這是裝腔作勢,想要表現出盡快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的姿態,同時又擔心他們這邊會搞小動作加害郭榮這樣的核心人物,才派出這麽多的侍衛以及更多能替換腳程的戰馬。

兩天後,他們便趕到樊城。

柴建也是第一時間率侍衛親兵進駐樊城,看到郭榮代表韓謙趕來,自然沒有什麽好臉色,他麾下的部將甚至試圖將郭榮及霍厲率領的百余侍衛騎兵扣押下來。

羅山守軍原本是他們嘴裏的鴨子,棠邑軍蠻橫無理的攪局進來,使得羅山守軍獨立於襄北之外新編一軍,這已經叫襄北將吏滿心氣憤了,何況短短十多天又鬧出這樣的幺蛾子來,血氣方剛、脾氣粗暴而直接的襄北武將,有幾人能忍?

雙方劍拔弩張,還是李長風、徐靖極力居中調停,才沒有發生流血沖突。

在樊城休息一夜,李長風不顧柴建、徐靖的勸阻,也不無視有被溫博扣留的可能,次日與郭榮以及柴建麾下的行軍司馬費文伯一同從樊城出發,沿漢水北岸西進,前往滄浪城見溫博質問無故滯停之事。

或許是鐘離一役,給徐靖留下極深的心理陰影,他與崇文殿內常侍陳如意都留在樊城,跟著柴建一起觀望勢態的發展,姚惜水卻帶著貼身女侍葉非影,與李長風、郭榮一起趕往滄浪城。

除了柴建親自趕回樊城坐鎮外,還有上萬左神武軍精銳已經火速從方城防線撤下來,以最快的速度往淅川及樊城這邊轉進。

而在新編右神武衛軍西進之際,沿途的地方守禦體系也都激活起來,處在高度戒備狀態之中。

即便是到現在,柴建派出斥候,從東北側的山地穿過,能確認溫博並沒有驅兵進攻滄浪城。

滄浪城的防衛在新編右神武軍抵達之前就經過加強,有五百縣兵防守,而且這些人多為當年山寨兵退養下來的精銳老卒,而守軍在第一時間察覺到新編右神武軍異狀之後,就直接將城中青壯征上城頭,此時有上千人守在城墻之上。

溫博缺乏必要的戰械,想要強攻滄浪城,也不是一兩天能成的事情,更不要說柴建還可以直接通過漢水及丹江的水道,從襄樊或淅川、荊子口往滄浪城直接增派援兵。

勢態發展到這一步,姚惜水也徹底糊塗了,完全猜不透溫博或者說陰險潛藏幕後遙控這一切的韓謙,到底想幹什麽。

漢水、丹江在滄浪城的西南交匯,西北面山嶺綿延險峻,從北面進逼漢水、從西面進逼丹江,從而在丹江的東岸、漢水的北岸形成兩條易守難攻、狹窄的陸路通道。

目前新編右神武軍主要在這兩條狹窄通道之後集結,襄北軍目前沒有強大的水軍戰船控制漢水、丹江,想要從兩翼進攻右神武軍也頗為困難。

趕到右神武軍在漢水北岸的大營轅門前,溫博使副將薛川在轅門前相迎。

郭榮、霍厲可以率領侍衛直接進入大營,李長風、姚惜水等人則被要求將侍衛留在大營外,即便是幾名貼身相隨的扈隨也被嚴格搜身,以防暗藏短刃。

溫博這副姿態,擺明了跟韓謙有勾結,但他們已經跑到右神武軍的大帳之前,李長風都不怕會被扣押,姚惜水也不可能掉頭回樊城去。

一眾人氣氛壓抑的走進溫博臨時搭設的指揮大帳。

溫博待李長風還算是客氣,尊重他作為兵部侍郎及參政大臣的身份,特意請他坐到中央長案之後,才下令左右侍衛都撤出去,商議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