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監軍(一)

延佑四年春夏兩季,邵衡積極籌備對永郴兩州的戰事。

桐柏山東口的戰事,也由進攻轉為對峙。

李知誥在奪得義陽城之後,受限於桐柏山東口通道年久失修,太崎嶇、狹窄,糧秣軍資輸送不便,限制對光霍兩州的用兵規模,便停止軍事擴張。

除了著重經營義陽城外,李知誥征調上萬民夫擴建從禮山縣通過桐柏山東口進往義陽的通道,為下一步的軍事進攻做準備。

而淮西在烏金嶺大捷之後,更是進入難得的平靜期。

壽州軍大範圍收縮東翼的防線,棠邑行營制置軍接管新的轄地,要操訓將卒,要整飭防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內線建設還不能停下來,前期積累的傷亡也不少,短時間內再想發動大規模的戰事,必然會錯漏百出。

相比較梁軍主力圍攻晉國南部的潞州大半年未下,而河淮之間春夏之交旱情嚴峻,大楚今年完全可以說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中秋時節,延佑帝、太後也難得下令打開皇城四門,放平民百姓進入皇城賞燈,普天同慶。

宮裏也早就在玉帶河的北岸搭設一座彩棚,中秋節這一天,朝臣也都受邀登上彩棚,與陛下、太後及後宮諸妃嬪一起飲宴賞月。

延佑帝、太後及後宮妃嬪坐在居中的主棚裏,諸王公大臣與諸將吏坐在兩面的側棚裏。

入夜後天色薄陰,圓月雖說沒有被薄雲完全遮住,但也單薄得跟剪紙似的,在玉帶河裏落下一個暗淡的倒影。

除了平時關禁在宮城裏的妃嬪,看到南岸熙熙攘攘的人群頗為興奮外,對諸多朝臣而言,卻沒有什麽太多的樂趣興致可言。

更多的人,還是將今夜視為一種特殊的大典,唯一的好處,就是大家都有賜座,不需要像往常的大典一站就是半天,常有人體力不支昏倒過去。

當然,大家還是和樂融融與左右交頭接耳談笑風生。

這三四年間,大楚經歷太多的動蕩,亂極思治、亂極思安,能有當下祥和靜謐的夜,在座諸多人多多少少還有些珍惜的。

賞月宴開始沒多久,沈漾、楊致堂、韓文煥、韓道銘、鄭榆、張潮等人,就被召到主棚賜座飲宴。

沈漾、楊致堂二人率眾登上主棚先謝禮。

謝過禮後,沈漾待要坐下,卻看到陛下臉色有些陰翳,心裏奇怪,之前看陛下還興致頗佳,是剛才袁國維站在陛下身邊說了幾句話,壞了陛下的興致?

袁國維說了什麽?

身為宰執,沈漾就挨著楊元溥而坐,他見太後王嬋兒正轉過身的諸妃嬪說著話,便壓低聲音問楊元溥道:“陛下有什麽煩心事?”

楊元溥臉色陰翳的望了一眼過來,說道:“袁國維又提告病歸養之事,真是掃興,難不成朕真是負他之人?”

沈漾臉色也是一沉,知道陛下在心煩什麽。

張平、袁國維、姜獲等人在金陵事變之前,就主持內府事務;金陵事變期間,宮禁裏絕大多數的宦臣都卷入叛亂,那在收復金陵城後,不管怎麽說,都只能任用資格最老、功績最大的張平、袁國維、姜獲等人執掌內廷。

不過,沈漾也知道陛下猜忌張平、袁國維、姜獲等人韓謙關系密切,受韓謙的影響太深,在登基之後便大力提拔安吉祥、陳如意等人分張袁姜三人的權柄。

而張袁姜三人也是難得的知情識趣,雖然身居內侍、少監之職,但平時在宮裏多閑雲野鶴,將諸多事務都交由諸常侍等領事宦臣負責。

烏金嶺大捷拖延十數日,信報才傳到樞密院,明眼人心裏都清楚韓謙這麽做的根本用意,就是要搶在左龍雀軍北上之前,控制住巢湖西岸。

雖然事後沒有人就這事去指責韓謙,但袁國維當時奉旨慰勞,人就在烏金嶺,卻沒有及時傳回消息,他毫不掩飾的跟韓謙穿同一個褲襠,還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沈漾還以為陛下會找機會收拾袁國維,卻沒想到陛下他難得的先隱忍下來了,一直都沒有提這事,袁國維卻三番五次告病想要歸鄉養老。

沈漾沉吟片晌,說道:“袁大人正值力壯之年,或許只是不耐煩署理內廷裏的繁瑣事務,陛下或可使之監軍棠邑……”

“沈相,陛下有何所示?”楊致堂好奇的湊過頭來問道。

使袁國維出任棠邑行營監軍使,必然要經過太後及政事堂的議決才能最終定度,看到楊致堂、鄭榆乃至韓道銘等人都好奇的看過來,沈漾也不加隱瞞,徑直相告。

楊致堂先是一愣,心想大家都知道袁國維與韓家早就穿同一條褲襠,使袁國維到棠邑監軍,能對棠邑多出半點約束來?

不過他轉念一想,正因為袁國維與韓謙關系甚密,遣袁國維出監棠邑,朝謙及棠邑將吏都不會強烈的拒絕,這事前期看上去並不能怎麽增加朝廷對棠邑的約束力,但監軍制度好歹算是恢復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