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

楊元演等人都未有機會猶豫遲疑,這時候他們站在北城樓之上,便看到有數騎快馬加鞭的從東面往這邊飛奔馳來。

這數騎繞開敵軍偵騎的攔截,趕到北城門前出示印信,都是海州緊急派到楚州來報信求援的信使。

就在今日淩晨,有千余梁軍騎兵分散進入海州境內,海州境內裏幾處防禦松懈薄弱的草場倉、渡口、驛站等受到襲擊,損失慘重。

楊元演、阮延等人臉皮僵硬的消化這一消息,王文謙卻也沒有早有此料的得意,臉色凝重的望著城外淮河凍面逡巡不去的敵軍探馬。

梁軍比他想象中更早的派出千余騎兵滲透進海州境內,他們就更難受了。

不要說根本沒有時間去組織普通民眾往南疏散、撤退了,就連駐防海州的八千多駐兵,都未必能撤回來啊。

“集結騎兵,隨本王出城!”楊元演沉聲說道。

“殿下或可沿南岸東行,從南面進入海州,有城寨相依,敵騎不敢深入,切不可從海州西南就急著往北切!”王文謙勸道。

海州守兵,以步卒為主,卻是淮東兵馬的精銳,被敵騎糾纏、擾襲,無法從容南撤,南下的速度必是緩慢無比,但拖延兩三天,待後續越來越多的梁軍主力東進,就可能再沒有南撤的機會了。

信王親自率部去接應海州守兵南撤他不反對,如此關頭,身為主帥不可能一點險不冒,但他擔心信王心存不甘,有心在海州的西部與梁軍挺進海州的前部兵馬打一仗。

王文謙並不懷疑信王能打贏一兩場戰鬥,但這個意義不大,甚至隨著梁軍的快速推進,信王他們不能快速脫身,就極有可能會在海州西部,在極不利於淮東的條件下,演變成雙方的大會戰。

淮東此時怎麽可能有資格跟梁軍在淮河北岸打大會戰?

“我心裏省得。”楊元演說道,但話音落罷還是長吐一口氣,怎麽都是心存不甘。

……

……

十二月十二日午後文瑞臨隨徐明珍、雷九淵、牛耕儒、溫暮橋等人,在龐雄率千余玄甲騎的護衛下抵達宿豫城參見朱裕。

宿豫原為泗州的州治,但從前朝後期,淮泗便是南北勢力爭雄的焦點地區,即便近十數年來梁楚在東線沒有爆發過戰役級別的對峙,但大大小小的戰鬥卻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原徐州防禦使司馬誕又是一位保守性的將領,雖然他守徐州期間從來都沒有能在南楚信王楊元演手裏占到過便宜,但沒有出過大漏子。

以他的性子,更不可能投入資源去經營宿豫城。

文瑞臨眼裏的宿豫城殘破不堪,城垣到處都是觸目驚心的缺口,長滿幹枯的荒草,雖然目前整座宿豫城變成一座大軍營,但城池內外都是倒塌荒廢的屋舍,短短兩三天內還沒能整理過來。

文瑞臨他們從東面殘破的城門進城後,發現居北的內城垣卻是完整、高聳。

看得出在過去與淮東對峙期間,司馬誕從來都只將宿豫城當作前部營壘使用,占地裏許縱深的內城、駐以兩三千精銳也足夠用了。

而倘若僅有兩三千兵馬駐入,根本就沒有辦法去守綿延近二十裏的外城垣。

新任徐州節度使韓元齊率諸將吏在城門前迎接徐明珍、牛耕儒、溫暮橋等一行人。

韓元齊原為蔡州節度使府衙軍都指揮使,淅川一戰,他率數萬梁軍精銳圍淅川數月不下,損兵折將近兩萬人,只是這並不能說明他的無能或平庸。

這一仗,除了韓謙說服楊元溥冒險守淅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及李知誥、鄭暉、郭亮等主要守城將領皆有大將風骨外,韓謙還極力拉攏山寨勢力,周憚、陳景舟等山寨將領遂以脫穎而出,同時旋風炮等戰械在這一仗裏也是正式露出猙獰的頭角來……

文瑞臨能獲得來自大梁的直接信息,對淅川一戰有過深入的研究,也不覺得誰處於韓元齊當時的位子上能做得更好,甚至可以說是在幾次受挫之後,都能穩住陣腳,沒有給韓謙找到可乘之機,也說明韓元齊用兵風格足夠穩健了。

為配合陛下謀位,韓元齊在蔡州先發動兵變,引禁軍主力出京,也可以說是首功,這也難怪他會在陳昆、荊振、荊浩等嫡系大將之前先獲得出鎮地方的重任。

識破韓謙在棠邑的算計之後,文瑞臨心驚膽顫,之前自以為奇功可居的驕氣也終於按捺下去了。

他這時候老老實實的跟在徐明珍、雷九淵等人之後,雷九淵將他介紹給韓元齊,也是老老實實的上前見禮,沒有過多的言語。

韓元齊見文瑞臨居功不傲,卻是頗為欣賞。

朱裕得封雍王之初,便有一統天下之志,遂而秘設承天司精心挑選蟄虎潛伏楚蜀等地,文瑞臨可以說是建功最著的兩大蟄虎之一,另一人便是潛伏韓道勛身邊的趙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