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

何阿八所在的流民營地,在白蹄岡西北面約二十裏外,是一座位於河灣處規模頗大的村莊。

村莊外圍有一道夯土墻垣圍護著,有一條十數丈寬的河流,在村子的西北面蜿蜒北去,似流往洪澤浦方向。

審訊傷俘,孔熙榮、何柳鋒、林勝得知這村子名叫清津渡,有一條前朝修築、但幾十年前就因為戰亂而失修廢棄的驛道通過這裏,拐往西面三四十裏的石梁縣城。

由於洪澤浦、樊梁湖以及與之緊挨的金湖、石梁等縣,湖蕩眾多、溪河縱橫,即便不像敘州有綿延數百裏不絕的山嶺,地形也算得上復雜了。

韓謙也是到丁家溝與左廣德軍舊部會合後,才決定借太湖、長江水道,將上萬婦孺老弱轉移到洪澤浦、樊梁湖一帶安身立命。

前期也僅僅是派人對白蹄岡附近的情況摸索過一遍,即便如此,但由於大量的資料隨著戰亂丟失,他們對附近的諸多地名、溪河的流向以及古驛道的情況,猶是很陌生。

有些工作,只能依賴於後期去彌補,這麽短的時間內很難做到十全十美。

有時候,他們只要比敵人更好,更少犯錯誤就夠了。

好在附近村莊,出入主要還依賴這條古驛道。

即便在官方的資料裏,這條驛道是廢棄了,渡江過來,現存也沒有什麽官道、驛道銜接過來,但孔熙榮、何柳鋒、林勝率部從白蹄岡往西走出數裏,還是能輕易辨認出這條古驛道來,翻漿嚴重的路基還是黃土底子,兩側的林樹猶為高大、茂密。

村子裏年輕力壯的男丁,早在安寧宮叛軍從滁州北撤時被擄走,就連不多的幾艘漁舟、渡船,也一並被搶走。

村子裏還剩下兩百多被遺棄的老弱婦孺。

何阿八糾集一股上千人規模的流民,從滁州西部逃避戰亂,三個月前跑到這裏,將這裏據為營地,算是左右二三十裏方圓內,最大的一股流民勢力了。

當然了,不想引起禁軍及安寧宮叛軍的注意,何阿八他們在這裏落腳,暫時也沒有想到說要吞並附近的小股流民,擴大勢力。

疤臉漢子帶著十數銀戟衛卒,與流民精壯倉惶逃回來,但他預料到赤山會在摸清楚虛實後,一定會趁勝進襲清津渡,不會給他們穩住陣腳的機會,便主張清津渡剩余的兩百三四十名精壯,先轉移出去。

何阿八被俘,淮東負責聯絡潛伏滁州眼線及暗樁的主事,以及隨何阿八暗中控制這股流民勢力的七名部屬,要麽戰死,要麽與何阿八一起被俘,流民精壯都還不知道他們跟淮東是什麽關系,都還不知道疤臉漢子是什麽身份呢,遭受這麽慘重的傷亡,心裏又驚又怕又懼又怨,還有誰願意聽他的招呼?

再說了,流民勢力最為困難的,就是將精壯男丁與家小婦孺剝離開來。

孔熙榮、何柳鋒、林勝率領三百多馬步兵趕到清津渡時,這邊還在為去留問題爭論不休,疤臉漢子看到事情難為,只能被迫率十數銀戟衛卒,乘馬從東北面的護墻缺口逃走,揚長而去。

清津渡的上千流民,除了少數人趁亂逃走,絕大多數人放棄抵抗,選擇投降。

這也最合孔熙榮他們的心意。

倒不是說孔熙榮、何柳鋒他們怕打硬仗,實際是擔心這邊的戰事過於激烈、血腥,引起南面禁軍或安寧宮叛軍的注意。

那樣的話,後續的情勢發展,就未必能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了。

不要說其他了,就算是南邊的禁軍提高警惕,在滁州南部加強北進水陸通道的封鎖,以及朝廷下令太湖與長江之間的州縣加強監管,赤山會上萬婦孺怎麽轉移過來?

當然了,石梁縣聚集的流民勢力多達數十股,大大小小,矛盾錯綜復雜,為爭奪地盤以及食物來源,彼此大打出手,甚至成百上千的人進行械鬥,卻又是極正常的事情。

孔熙榮所帶的侍衛,在這麽炎熱的天氣裏,不得已還是要在紮甲、鱗甲外再穿一身袍衫以作掩飾,但真要參與廝殺,那肯定沒有辦法顧及太多。

現在的結果,算是皆大歡喜——不要說孔熙榮、何柳鋒了,林勝也不稀罕依靠殺傷流民精壯彰顯赫赫戰功。

以左廣德軍舊部老卒組成的精銳戰力,圍剿人數還處於劣勢的流民精壯,實在是有些欺負人啊。

為了防止出現其他變故,以及方便控制這股流民、進一步清理淮東潛伏其中的暗樁,孔熙榮、何柳鋒、林勝簡單商議了一下,還是決定連夜將這些人都羈押到白蹄岡營地。

清津渡這邊的屋舍、營地雖然較為完整,村子外圍還有一道完整的墻垣,正常耕種的田地也有三四千畝,但與樊梁湖沒有直接水路的相通,距離白蹄岡也略遠了一些。

後續等赤山會有更多的會眾及婦孺北遷過來,卻是可以安置一部分人住過來,現在卻不能分散有限的精銳兵力,占領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