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

回到白蹄岡的第十天清晨,韓謙醒來很早,天光還未大亮,屋裏光線更暗,他在廢棄祠堂改造的書房裏點燃油燈,看昨日才從敘州傳過來的秘信。

為避免他離開敘州的消息及行蹤泄漏,所有秘信都用密文書寫,層層傳遞過來,需要轉譯過來才能閱讀。

這封秘信是奚荏昨天夜裏才連夜轉譯好的。

敘州一切皆好,有關楚蜀兩國結盟之事的聖旨、諭令也已經傳抄到敘州。

兩蜀於黔江通道的商貿條款,大楚這邊的具體安排是由名義上受湖南轉運使轄管,但暫時實際受敘州控制的婺川鹽鐵院監執行。

渝州方面也已經派遣官員過來進一步洽談雙方銜接的事宜。

敘州也進一步加強草荊嶺驛道的整修力度,年底之前應該能拓寬到五尺道的標準,供車馬勉強通行。

這些都意味著敘州的錢糧耗用極大,短時間內額外只能擠出有限的錢糧,支援赤山會的建設。

更關鍵的一條消息,便是在婺川成功將一眼小口井鉆打到三十丈深。

川蜀現存的鹽井,都是大口淺井。

這主要也是受當世鉆井的技術限制。

最深的一口鹽井深三十丈,但井口直徑卻長逾六七十丈,可見這所謂的大口淺井是何等的巨大。

不談其他,僅僅挖這麽深、圈口如此之大的一口鹽井,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更不說後期的維護了。

婺川現在兩口鹽井以及新發現的兩眼鹹泉,都位於黔江東側的一座山嶺之內,這說明這座地質結構完整的山嶺地下,必然存在著豐富的鹽礦或鹽鹵資源。

不過,問題在於婺川縣這個地方,通過巖層裂縫流到基巖之上的淺地表層,以及甚至直接流出地表形成鹹泉的鹽鹵,卻又是極為有限。

這以致看上去,婺川的井鹽資源十分有限的樣子,但實際上只是以當前的鉆井技術,無法開采到更多的鹽鹵而已。

想要更大規模的開采鹽鹵,就是改進鉆井技術。

直接打通巖層,利用小口深井直接開采位於基巖之下、巖層深處的鹽鹵資源。

當然了,韓謙只是提供利用後世頓鉆沖擊破碎巖石的鉆井思路。

這個思路沒有什麽劃時代的技術含量在裏面,但在這個思路下,去研制趁手的工具,以及琢磨形成一整套的鉆井及開采配套技術,則是陳濟堂領導工師學堂要做的事情了。

前期的研究就耗費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四月上旬才正式到婺川山裏進行實地鉆井試驗。

目前利用一個半月時間便成功在黔江東岸的山裏,打出一眼百米深的小口井,突破當世大口井的深度極限,即便暫時還沒有勘測到新的地底鹽鹵,也是相當了不得的成就。

這個技術要是傳到蜀國,韓謙相信蜀國的井鹽產量,在現有的人力基礎上,三五年間少說能提高一兩倍之多,甚至更高。

“什麽事,這麽興奮?”

奚荏起床稍晚一些,推門看到韓謙站在窗前面帶笑意,問道。

“你昨夜翻譯的秘信,你不知道陳濟堂在婺川成功鉆出百米深井?”韓謙問道。

“這有什麽了不起的,不是還沒有挖到新的鹽泉嗎?耗費這麽大的人力、物力,很可能是白費工啊。”奚荏問道。

奚荏知道工師學堂召集人手在婺川費老鼻子勁打了一眼三十丈深的小口井,卻沒有在成功開采到鹽鹵,她心裏還感到遺憾呢,卻沒有深想在這實踐背後,所不斷完善的鉆井技術代表著什麽。

這種眼界與見識的差距,即便是奚荏,也不是個人的聰明才智所能彌補。

“怎麽可能是白費工?”

夢境中人可是記得宋明時期,川蜀民眾利用小眼深井,不僅從地底開采出鹽鹵、天然氣,還曾在巴中、川南地區開采出石油啊!

韓謙待要跟奚荏好好聊一聊這種新的鉆井技術的意義,何柳鋒與林勝這時人叩門走進來。

林勝稟報道:

“昨天入夜後,有一股人馬潛入白蹄岡西邊的林子,但他們在林子裏潛伏了一夜都沒有動靜。我們沒有敢打草驚蛇,也還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人潛伏過來。不過,昨夜沒有下雨,我現在派人繞到西北面去搜索,應該能從他們留下來的足跡裏判斷一個大概出來……”

他們即便利用望鏡,能觀察對面西邊的林子裏有異常,也能看到一些隱約的人影,但想要確認伏兵的具體人數,最簡單直接的辦法直接派兵馬殺入樹林裏,對這夥伏兵做試探性進攻。

不過,要是不想打草驚蛇的話,那只要能找到他們潛伏過來的路線,從他們留下來的蛛絲馬跡裏,也能判斷出一個大概。

馮繚這時候也是剛剛得到消息,與郭榮、馮翊、孔熙榮走進來,說道:“他們昨天夜裏沒有發動偷襲,還繼續潛伏在林子裏,顯然還是想趁夜色繼續轉移更多的人手過來,然後一下子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