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會

不提韓謙個人在廣德軍舊卒裏如日中天的威望,不提敘州能提供的錢糧等物資支持,韓東虎、蘇烈與諸起事首領前期都只是在暗中搞串連,隱藏在官府的耳目之外暗中籌備一切,也是考慮到在廣德府直接起事太過困難,兇險太大。

韓謙提出新的方案,即便蘇烈個人心裏還有一些想法,但看其他人激動難抑的神色,也清楚接受韓謙的建議是明智的選擇。

而從他個人以及隨著他逃出尚家、被官府視為逆黨大兇緝拿的十數精銳家兵、上百口家小而言,難道又有與投附敘州相比更好的出路?

再說,蘇烈對後世才逐漸興起、當世僅有一些雛形的幫會組織形式是不熟悉,但如同漢末太平道、南朝五鬥米教,張角、孫恩等歷史人物借沙門、道門組織進行前期的籌備、動員,等時機相對成熟後,再掀起大規模的暴動,他還是熟悉的。

即便最終要走起事暴動這條路,利用幫會進行前期的籌備、動員,也是擺在他們面前最好、最穩妥的選擇。

即便最終還是要起事,選擇楚軍勢力最強盛的江南腹地,還是到楚廷控制力弱的邊緣區域,也是不言自明的。

像周憚、陳景舟這些人物,早期還不是生存於梁楚蜀三國交界處的山寨首領?

這個確定下來,韓謙也覺得完全可以拿赤山會為名組織、召集人手,也無需避諱與赤山軍的傳承關系。

甚至對外界暗示與敘州有牽涉不清的聯系,也無不可。

反正這種事敘州不認,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朝廷也沒有辦法硬“栽贓”到敘州頭上來。

確定赤山會的內部架構時,韓謙建議由蘇烈擔任會首,蘇烈還是清楚自己的斤兩,堅決辭謝不幹;韓東虎則自認為事情搞得這麽大,他罪孽深重,難當重任。

最終眾人討論,決定他們數人尊韓謙為會首,但對內對外則稱會首虛置或不置會首。

而為方便隱蔽及保守秘密,在會首之下,以茅山九峰的名字,設立三庵六房負責具體的事務,由韓東虎、蘇烈、林江、林勝、郭逍、郭全、周柱等人分別負責。

三庵,大茅庵執掌會眾招募、操訓,統領赤山軍的武裝力量。

無論是韓東虎介紹,還是馮繚之前的接觸,蘇烈作為中小規模的軍事組織首領,還是合格的。

蘇烈在尚文盛身邊多年,學識及見識都極為不凡,要不是尚文盛心懷怨恨對他們起了殺心,他一直以來都是尚文盛最倚重的助手,能力甚至比尚文盛的長子還要強出許多。

為避免蘇烈心生間隙,盡可能將所有人的力量聚集到一起,韓謙決定由蘇烈負責統領赤山會的武裝力量。

當然了,赤山會的武裝力量,真正的中堅骨幹,都是赤山軍的舊部武官。

即便韓謙這個會首龍頭是名義上的,大的軍事行動,還是要三庵六房共同決定。

小茅庵執掌會眾經濟營生,以更擅長打理繁雜事務,曾在廣德府戶曹任吏、年前受迫害入獄、最後僥幸活得一命的郭全執掌。

雷陲庵執掌幫規會規及情報刺探、搜集,以韓東虎為首。

三庵之下設六房,兩房受大茅庵直轄,乃是暗中編訓、執掌赤山會武裝力量的直接部門,分別由林江、林勝兄弟倆負責。

林江、林勝以及其兄長林雄,皆是赤山軍舊部精銳武官。

攻奪郎溪後,兄弟三人受傷退出一線,編到縣兵任武官。

特別林雄,在退出左廣德軍時就已經營指揮一級的中高層武官。

只因林家叔伯眾多,當時對去留問題爭議很大,林家三兄弟的老母又堅決不願離開故土,他們才沒有跟隨去敘州——在韓謙返回敘州時,林雄便已提拔為廣德縣尉。

只可惜在世家宗閥的反撲下,林家三兄弟都受到清洗。

林雄死於獄中,林江、林勝還是在陳景舟出知廣德府才被釋放出獄,但出獄後看到的卻是老母受驚而死、嫂子懸梁自殺,小輩子侄裏有兩個孩童也在這段時間內因病無力醫治而夭折。

要不是韓謙親自出面,僅僅馮繚過來,很難說服他們選擇隱忍而不直接起事暴動。

一房受雷陲庵直轄,由郭逍負責,專門情報刺探、搜集;這麽一來,敘州在金陵就沒有必要再建立專門的情報網,可以合並到這一房負責。

規模最大,將來也是人數最大的三房,將受小茅庵直轄,主要專事會眾的經濟營生,畢竟赤山會作為半軍事武裝性質的幫會組織,大規模會眾的生計,實是最為核心、也是最為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眾人就留在丁家溝,暫時將丁家溝設為總堂。

丁家溝緊挨著太湖之濱,但位於深山老林之中,進出的道路狹窄又隱蔽。

而這裏雖然鄰近湖州的長興縣,卻是赤山軍及左廣德軍舊部基礎最好的區域,官府及縉雲司的耳目很難滲透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