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

馮繚原本打算等馮翊去見韓謙回來後,他再去見黃化,沒想到黃化卻先提出要去龍牙城,也是相當的措手不及。

敘州沒有公然謀逆的心思,便不能阻撓身為頂頭上司宣慰使的黃化在敘州境內自由來去。

馮繚不良於行,之前又詐稱有腿傷,連夜找來醫師打上石膏,然後次日一早乘坐肩輿,與州司馬高紹以及連夜趕回來的馮翊一起,帶著十數隨扈,隨同宣慰使黃化、安吉祥、楊守義等人趕往龍牙城。

龍牙城距離辰中城僅四十余裏,卻要翻越三道山梁,好在龍牙山古驛道經過這兩年的整修,在早年五尺舊道的基礎上拓寬一倍,也甚是便捷。

新修的驛道,為方便馬車通過,將早年已經踩踏得打滑的台階都挖出來,而用煤碴及溪河開挖的粗砂鋪出盤山斜道,路程要比之前的舊道遠出一段來。

當世的兩輪馬車不適宜爬坡下坡,馮繚他們一路上雖然能遇到不少馬車錯身經過,但運載的貨物都頗為有限,也就比用牛馬或人力駝運稍些好一點。

敘州境內,更大規模的物資運輸,主要還是依賴於水運。

馮繚知道韓謙很早就要求工師學堂研制更適宜斜道爬坡的新式馬車來,但世間絕大多數的事情都非一蹴而就,很多事情都在做,暫時都還沒有進展。

當然,也不能說進展緩慢。

就算從韓道勛出仕敘州算起,這才過去幾年?而韓謙全面掌握敘州的軍政也還才兩年時間而已。

黃化、周啟年二人此時在辰中城所看到的情形,也絕沒有江南水鄉的秀美與金陵、揚州這些大城的富麗堂皇與紙醉金迷。

辰中縣規劃建設再合理,但新鋪的街道兩側,種植的都是還沒有長成的小樹苗,滿城光禿禿的看上去沒有多少綠意,遠遠不及外圍的山丘即便到了入冬時節,還是綠意盎然。

全城皆用煤碴鋪路,沒有一條石鋪道;趕著黃化在辰州刺史洗英的陪同下進入辰中城,連著好幾天沒有下雨,大風吹起,滿城便揚起漫天黑灰。

城裏的住民,臉上、身上也都是灰撲撲,滿著粗糙、色澤單調的衣衫。

城裏的建築也是以粗獷風格為主,絕少雕欄畫棟的修飭。

要認真去說,此時的辰中,比起有數百年底蘊的辰陽城還要遠遠不如。

然而黃化、周啟年畢竟不是眼力尋常的普通人,能從這種粗獷甚至粗陋裏看到敘州強大而旺盛的生命力。

更何況辰中城在雞鳴寨的基礎上大規模建設,都還未滿一年。

此時秋收剛過,龍牙山驛道乃是連接臨江縣、辰中縣的主道,沿途能看到很多新修的道路,從主驛道岔開出去,連接到兩側的山谷裏。

這些山谷、山峪裏,原本僅有極少的番戶艱難生存,此時卻形成一座座新的村落,遠處的山梁上還有不少人正牽著耕牛在開墾新的梯田。

旁人或許看不出什麽,黃化與周啟年卻能從沿路途村落的分布,判斷敘州人口的密實程度,早就遠遠超前朝末年統計的八萬人口;而從路側農地裏堆積的麥秸杆規模以及田間遺落的穗粒,也能判斷敘州的農耕水平,也絲毫不比帝京金陵附近稍差。

除了有更了解情況的洗英在旁介紹外,黃化這一路上也不時將高紹、馮繚、馮翊等人召到跟前來詢問一些事情。

周啟年這才更清楚的了解到韓謙在敘州廣設鄉巡檢司,才使得敘州境內的人口安置、新田開墾、興修水利、道路以及推廣套種、間種農耕之術等事,都能夠快速而有效的推進下去。

雖說秦漢以降,地方便有用鄉吏輔佐州縣管治盜匪、稅賦等事的傳統,通常說來僅用二三人而已,甚至都不支付薪俸,但敘州的諸鄉巡檢卻要比傳統的鄉吏完備得多。

除了捕盜緝寇、征管稅賦等常規之事外,鄉巡檢之下還設有醫吏、學吏、農吏、工師等職,分管諸事,可以說完備化的小型州縣衙門。

這麽做的好處,是很多事情能得到更徹底的貫徹,但最大的壞處就是機構臃腫,錢糧消彌糜巨。

敘州此時所能征收的田稅,差不多超過一半,都要耗用在鄉巡檢司這一層。

增加六七名鄉吏以及雜役差遣,俸祿或許僅需要增加百余緡錢便夠,但鄉裏要辦初級學堂、鄉醫所、農工傳習所、路政、驛傳、農墾、秋訓,因為廢除徭役、折賦入畝的緣故,每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出大筆的雇役錢。

目前除了鄉一級的公差錢開銷極為龐大、每個鄉每年支出七八百緡都打不住外,縣一級也是同樣的緣故,七個縣加起來每年差不多都要開支五六萬緡錢。

就這兩塊,差不多將七縣所能征收到的田稅耗用一盡,沒有余財再上繳。

而州衙度支以及州營兵備維持及糧餉,則主要來源於過稅、市泊稅、工礦稅以及對外大規模出售戰船、兵甲戰械等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