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

沒有理會馮繚等人還像木樁似的站在廊下、庭院之中,韓謙推門走進屋子。

火爐燒得正旺,屋裏熱氣騰騰,韓謙將厚重的官袍脫下來,看到馮繚探足走進來,也不理他,徑直走到案前坐下來,將一本還沒有修改好的教案攤開來,提筆批注。

馮繚窺了奚荏一眼,他一時間琢磨不透韓謙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希望奚荏能給他一點提示。

奚荏接過韓謙脫下來的官袍,掛了角落裏的木架子上。

馮繚猶豫了一會兒,說道:“其他人今天都還是第一次知道你有這樣的想法,難免會有些想不開——”

“你想開了?”韓謙轉過身來,看著馮繚問道。

“我……”馮繚囁嚅片晌,說道,“我覺得吧,馮翊說的還是有些道理的,想李遇南征北戰之時是何等風光,他當年交出兵權,自然是有還民休養的大胸懷,希望天佑帝最終能收兵於朝廷,使江淮大地永息兵戈,但事情卻未必皆如他所願;而即便他如此,天佑帝也並不相信他的忠心。想梁軍大舉侵入荊襄時,形勢是何等的急迫,天佑帝都不得不禦駕親征,卻也沒有想過要起用李遇。你與殿下間隙已生,我擔心我們這次退回敘州,殿下以後即便有千難萬難,也不會想到我們……”

“你是覺得我在跟殿下玩以退為進的把戲,覺得我這是作繭自縛?”韓謙問道。

“我沒有這麽說,”馮繚否認道,卻又說道,“且不說李普,張蟓與浙東郡王府這些年並無來往,而李遇病逝時,其子李秀就在四田墩,都未守於榻前,可見他們這些年來對李遇的做法,並非都贊同。”

“唉!”

韓謙輕輕嘆了一口氣,推開窗,看到馮翊、孔熙榮等人站在院子裏探頭往這邊看,並沒有離開。

李遇曾說以他的聲望,也並沒有能改變身邊人看法,這話其實一點不假。

李遇病逝前留下遺囑,希望能在廣德寨擇地安葬,有一層意思就是希望其子李秀能與赤山軍這邊能稍稍親近些、多多少少有些情分,但其子李秀最後還是堅持派人將李遇的遺體運往四田墩安葬。

雖說四田墩目前也屬於廣德軍制置府境內,與廣德寨相距不足百裏,但李秀此舉與其說對赤山軍、對他韓謙沒有親近之意,不如說是對其父李遇最後遺願及意志的逆抗。

從來都不存在無緣無故的忠誠,也從來都沒有無緣無故的背叛,他現在是可以強制要求馮繚、馮翊、孔熙榮、周處他們遵從他的命令,但他並不能阻止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及利益追取。

當然,站在這院子裏的人,此刻心裏更多的想法,或許是替他覺得不值,覺得不公,但內心深處還是將彼此視為一個整體。

他決意要在戰後放棄兵權,他們不願意脫離這個整體,也就意味著要跟著他放棄原本能唾手可得的權勢跟利益。

即便左廣德軍後期不參與收復金陵之戰,以當前的戰功,再加三皇子在繼位登基之後急缺嫡系親信掌握朝堂及諸州縣,高紹、林海崢、趙無忌、周處等人多些履歷,也應該實授都將甚至副都指揮使一級的高級將職,放之地方則至少也得州兵馬使或州司馬這樣的中高官職,甚至出領下州刺史也無不可。

馮家是被天佑帝定下謀逆之罪而遭抄其族,但在籌謀削藩戰之初,馮繚之前之所以同意配合將馮氏族人遷往敘州,有一層意願就是三皇子繼位登基後,能赦免馮家之罪。

要求所有人都擁有不惜己身、為民請命的胸懷,那是不正常的,相反的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並無過當之處。

李遇歸隱之時,張蟓才三十出頭,正值年富力強、建功立業之時,要他放棄一切,去追隨李遇隱居山林養老現實嗎?

如此高紹、林海崢、趙無忌、周處一個個都有從龍之功,現在自己卻要求他們放下這一切,隨自己退到偏於一隅的敘州,還要他們沒有想法,現實嗎?

想到這裏,韓謙心裏微微一嘆,拖過椅子,坐於窗前,看著馮繚語重心長地說道:“此時大概唯有王文謙、楊元演以及梁帝朱裕等人,迫切希望我有亂而取之的野心,但你要記住一點,自古以來,從來就沒有一個梟雄能真正做到亂而取之,但凡有這樣的想法,從來都是替他人做嫁衣!”

馮繚說道:“老大人一心為民,不惜受暴刑也不改其志,我們再有什麽不甘的想法,也不會糊塗到勸你亂而取之。大家也都希望能盡早結束這場戰事,但在收復金陵、殿下繼位之後,該何去該從,或許有些不同的想法,我說一句放肆的話,大人你也不能叫所有人一點自己的想法都沒有。”

“你繼續說……”韓謙說道。

“我想啊,即便不大可能叫朝廷每年專門從歲入裏撥數十萬緡錢來彌補廣德軍制置使府的度支缺口,又或者廣德軍制置府距離金陵太近,會始終令殿下及李普等人睡不著覺,但大人請求率領左廣德軍及二十多萬婦孺渡江去填守壽州,抵擋中線之梁軍的同時,還負責牽制信王楊元演,總不會有人跟你爭這苦差事吧?”